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施展,不被赏识任用,屈居微贱而郁郁不得志那么一种灰暗状态。古往今来,“怀才不遇”的记载不胜枚举,不禁让人扼腕长叹。孔子圣贤,周游艰苦;韩非禀法,客死秦宫;屈原抱恨,沉江而死;贾谊藏忧,英年早丧;李白清高,鸿志难图;李贺苦痛,因讳而抑。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千里马常在,而伯乐不常有”。改变这种压抑人才的沉闷局面,努力造成各色人才脱颖而出、万马奔腾的喜人景象,是时代发展赋予社会管理的内在诉求,是古往今来所有才俊的内心呼唤。 人才的“遇”与“不遇”,存在于复杂的因素之中:“首先你得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他自己得行,然后你才行。”这是流行坊间多年的一首顺口溜,大体说明了人才的“遇”与“被遇”的全过程。“首先你得行”,是说你首先得是匹真正的千里马,一匹尚未被发现的、屈就于槽枥之中待价而估的千里马;“得有人说你行”,是说需要伯乐的发现。这个“有人”不仅是某位慧眼识荆的个人,更应该是一项完备的选人用人制度;“说你行的人他自己得行”,是说不管这个“有人”是某个人还是某项制度,必须是切实可行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而不是简单地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糊弄检查的那种货色。 问题在于,人才的成色各有不同,学富五车、技冠天下是人才;业有专攻、技有所长是人才;略识之无、不乏常识,也不能说不是人才。人才的萌芽、成长、发育、成熟,是一个模糊和漫长的过(我爱我生活文章网:www.52mylife.com)程。作为“成品”的人才被发现并不难,那些出类拔萃、技高一筹的人才,任凭谁都不难看到。而作为具有某种潜质、眼下并未斩露头角的“潜力股”,发现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即便认定他是一块值得雕琢的璞玉,但在精心雕琢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这决定了发现人才其实是一项带有风险的“投资”。更不要说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机制并不健全,具体到各个单位、各位领导,还存在标准把握、胸怀气象等复杂因素,“怀才不遇”的情况短时间内依然难以彻底改变。 既然“怀才不遇”的客观条件如此复杂,短时间内又难以改变,那么不论作为“成品”的人才,还是作为“潜力股”的人才,就有一个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面对自我的问题。哀叹“怀才不遇”是一种态度,沉沦消极、自暴自弃是一种态度,埋下头来,发奋努力,以更出色、更优秀的表现征服“伯乐”,也是一种态度,而且是唯一值得推崇和赞赏的态度。 有些事情其实只要换一个角度思考,可能就会豁然开朗、心绪平和。当你感叹“怀才不遇”的时候,不妨反问一下自己:才学究竟几许?才华到底如何?“不遇”固然不爽,“遇”了又当如何?从此就能大展鸿图、大有作为、大红大紫、登上大雅之堂吗? 我看也未必。 我劝朋友们不妨把那个“遇”字改成“育”字试试。一字之差,其实就是一次换位思考。“遇”强调的是成才的客观因素;“育”注重的是主观因素。不才刚离开校门那会儿,多少有点儿不知天高地厚,常发“怀才不遇”的感叹,觉得天下的编辑都是有眼不识泰山,否则我的“大作”早已遍布神州大地了。后来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辈提醒我:就算全国所有的报刊都向你敞开大门,而你可以撒着欢儿地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掂量掂量自己,能写出几篇东西,能有多少新意,能在多长时间内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前辈的话不啻一记棒喝,把我从云端击醒。是啊,人,尤其是文人,往往容易夸大自己有限的才华和能力,高视阔步、睥睨群伦、自以为是。问题在于,我们到底是千里马,还是百里马,十里马,抑或压根儿只是一匹不堪重负的驽马?我们所谓的“满腹经纶”究竟“满”到什么程度?能演化成几篇耐读的文章?这样一想,真是让人汗颜。 我虽然孤陋寡闻,但知道真正有才华的人往往不作“怀才不遇”之叹。苏格拉底是人类社会公认最博学的人,但他说自己唯一的知识是知道自己无知。倒是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浅薄之辈,容易发出黄钟毁弃、大材小用的感叹。有出息的人把功夫下在提高内功上,没出息的人把抱怨撒在客观原因上。表面看只是一个学风态度的问题,其实背后蕴含的是人格和境界的差别。 我不否认社会生活中还比较严重地存在压抑人才的现象,不断改变这种局面依然是长期任务。但对明智的人来说,不能傻等“完美环境”、“完美制度”的到来,因为那种环境和制度压根儿就不存在。在暂时无力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努力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奔腾嘶鸣,奋力驰骋,把自己锻炼成为真正的千里马才是正确的选择。 (作者系《求是》杂志副总编辑) 这篇有关于怀才的“遇”与“不遇”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20357.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