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书,偶然读到清代李密庵的一首《半半歌》,全诗充满了参透人生之后的豁达,细细体味,妙不可言。 《半半歌》写道:“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半廓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闱半经尘,半土半民姻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一半清醒一半醉,一半欢乐一半悲。”我们每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不断地被教导着如何做一名成功者,但现实生活中,“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会在平凡中走过一生。如果真能达到李密庵诗中“半半”的境界,一定会少很多烦恼了。生活要求不必过高,“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最好;处世不要太张扬,“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因为“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就连夫人也不要强求什么“下得厨房,上得厅堂”,“半朴半贤”最好。假如能做到“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那就是最高境界了。 林语堂就很欣赏《半半歌》中所描画的那种自然的生活。他认为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做一个不必逃避社会和人生,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一半有名,一半无名;穷不至于付不起房租,富不至于不做工;会弹钢琴,可是不十分高明,只为消遣;收藏古玩,只够摆满壁炉;读书,可是不苦熬;学识广博,可成不了专家;写文章,寄出的稿件一半被录用一半被退回,这样的人才最快乐,才达到一种温和不争的境界。 不知整天忙碌的你是否明白,幸福的底线是什么。原来竟然是一个“半”字。生活苦乐参半,人生成败参半,情感爱恨参半,朋友亲疏参半……悟透了一个“半”字,生活中我们就不必计较太多,从容些,淡泊些,“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这篇有关于 半的境界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84793.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