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生活文章网,网上投稿、在线写日记的网站,欢迎在线投稿: 注册|会员登录[已登录?马上投稿]

在舆论“重压”下更应冷静思考

时间:2015-09-09来源:我爱我生活文章网 作者: 梅新栏目:百家杂谈 点击:

  毕节儿童死亡事件震动全国,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八名领导被免职。此举无疑有助于应对汹涌的舆情,但我们更应该思考:我们是冷静思考、通盘安排,不因一时一事而轻易变更好,还是因为舆情压力就朝令夕改以至于顾此失彼、无所适从好?

  毕节当地曾深陷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的生存困境之中,20余年前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远远达不到富裕的水平。根据毕节市2011年统计公报,去年该市地方财政收入仅有117.07亿元,财政支出则有283.80亿元,即59%的财政支出要依赖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在这样的窘境下,毕节市当地党政领导部门仍然对民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表现在财政支出结构中直接的民生支出项目占比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支出占比尤其高。

  根据这些数据,要说毕节当地政府不够重视民生、不够重视教育而导致此次不幸事件,未免苛责。相反,为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做的不应是在“民生”旗号和特定事件舆情压力下把有限财力分光吃净,而是要加大经济发展投入。归根结底,倘若经济不发展,办民生事业钱从何来?

  毕节市堪称人口流动和留守儿童问题的典型样本。根据该市2011年统计公报数据,毕节户籍人口中有200万人因外出打工等原因常住外地,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3%,当地留守儿童问题之严重,也就可想而知了。做好儿童保护、教育、救助工作,是当地乃至全国面临的长期挑战。

  回想一下,由于当年的孙志刚事件,收容制度一时成为千夫所指而遭到废除,笔者当时看法也不例外。现在,不少人觉得废除强制收容、搞救助制度是个好办法,如有学者认为,要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政府就要在社会救助体系上做功课,比如建立严密的社区管理制度,在发现流浪儿童后,送到现有的救助站。倘若不用考虑资源约束和当事人意愿,这样的想法貌似不错,但在这样贫穷的地区,救助站经费从何而来?有几个人、特别是年轻人会愿意把这当作一份有前途的全职工作而投身加入?即使设立了救助站并找到了工作人员,类似毕节死亡儿童那样的逃学少年们连学校都不愿意去,会自愿寻求救助吗?而没有强制性收容,救助机构在这几个娃娃出事前敢主动要他们接受收留吗?再考虑到其他因素,整顿原来的收容制度是否比不分青红皂白废除更合理?

  此外,毕节儿童死亡事件的发生,其父母生育过多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死者父亲兄弟三人竟然生了14个孩子,才无法履行起码的监护责任。尽管内地汉族地区有必要认真探索适度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但在包括毕节市在内的边远地区,确实需要加大力度劝导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节制生育了,这样才能突破“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金融出版社编审,观察者网专栏作家。)


   这篇有关于 在舆论“重压”下更应冷静思考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84409.html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
  • 谦卑是一种境界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 拾金有偿不昧伤害道德吗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 谈志气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 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 怀才的“遇”与“不遇”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 腐败的原因新论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 多交益友 一生少忧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 饭局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 格律,兼画龙之巧,不兼点睛之妙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

点下广告增加做站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