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生活文章网,网上投稿、在线写日记的网站,欢迎在线投稿: 注册|会员登录[已登录?马上投稿]

对内容的敬畏

时间:2015-01-29来源:我爱我生活文章网 作者: 常江 栏目:百家杂谈 点击:

  人们应对内容怀有敬畏之心。此内容,可以是一个电视节目,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一部电影或一出话剧,总之是人们用精神活动创造出来的文化作品。我们应当消费的,正是这些作品中凝结着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最近,柴静突然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谁也说不清事情是如何缘起的,似乎是她出了一本书并被出版社不断炒作,又似乎很多人一直对她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只是找到了一个机会宣泄出来。不管怎样,一位女性电视记者一夜之间变成了“话题明星”,终究不是经常得见的情况。我在大学里教电视,也在课堂上放过几期《看见》给学生们观摩,其中有柴静在伦敦奥运会之后专访李永波的那期节目。总体上,我觉得《看见》做得不错。

  但柴静突然陷入舆论漩涡之后,我开始有点怀疑自己的专业素养了。于是我问身边的一些对柴或反感、或不以为然的人为什么不喜欢柴静,他们的回答多很相似:装、故作姿态、“自己把自己感动了”,诸如此类吧,总逃不脱网络上的陈词滥调。可当我追问:你们觉得她的节目怎么样?他们却又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了,其中一个甚至不屑地说:央视的节目有什么好看的?!

  我想,这就是问题所在。当我们跟随多数人去评价一个公众人物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潜下心来安安静静地观看、品评这个人做过的事情(亦即“业务”)。难道不是吗?攻击一个演员,不是因为她戏演得不好,而是因为她找了个有钱的外国男朋友,心机太深;攻击一个学者,不是因为他研究做得不好,而是因为他的价值观与自己不同;甚至,在太多时候,人们会去攻击一个人,完全是因为身边的其他人也在这么做,即使自己对此人一无所知,也乐得加入挞伐者的阵营,去分享群体狂欢的快感。这不是理性的讨论与客观的评价,而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通过消费另一个与自己毫无利害关系的人的形象和声誉,来弥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失落感与挫败感。

  消费行为本身虽然有着存在的合理性,但其对整个社会舆论氛围的破坏力,却是不容小视的。它把人们对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理解,简化为轻本质、重表象的浅层逻辑。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至今的必然结果(很无奈),也是我们需要在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中须不断反思的现象。说白了,就是要让人们形成对内容的敬畏之心。此内容,可以是一个电视节目,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一部电影或一出话剧,总之是人们用精神活动创造出来的文化作品。我们应当消费的,正是这些作品中凝结着的人类智慧的结晶。至于这些作品的作者,纵然不会完全藏匿在作品之后,其所有与作品无关的言行,也均属于私生活范畴——你可以喜欢或厌恶,却与其作品的优秀与否,没有关系。

  当然,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出版社为了卖书,采用了极端的炒作手段;也许是当事人本来就有成为明星的念头,故而在公众面前过于高调。在我看来,前者属于商业伦理,后者则是当事人的自由。当然,公众也有喜欢一个人或厌恶一个人的自由,更有表达这种喜欢或厌恶的自由。所有这些,只要不触犯法律,都是无可厚非的。

  那么,本文的这么一大番话,是不是根本没有意义呢?

  我想,人终究应该是拥有思考与判断能力的独立个体,表浅的情绪化状态固然不犯法,但终究是较低层次的思维呈现与表达。当这种情绪蔓延至整个社会,个别话题难免会被放大,并最终演变成对某些群体的伤害。这不,某娱乐周刊就借此浪潮做了一期题为《看见知女》的特别报道,极为冒犯地对女性群体做大规模的物化和消费。这就是建立在非理性情绪基础上的实质伤害。

  当然,在这样一个被大众媒介与明星体制包围起来的社会中侈谈“敬畏内容”,似乎非常不合时宜。《看见》这样的节目,肯定不会吸引太多的观众,而嘲笑柴静“自己把自己感动”,显然更方便快捷。所以,话说到这里,大约也只能唱一唱高调吧。但愿每个人在加入狂欢的队伍之前,都能认真地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不假思索的情绪宣泄,真的能让自己更快乐吗?


   这篇有关于 对内容的敬畏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84327.html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
  • 谦卑是一种境界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 拾金有偿不昧伤害道德吗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 谈志气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 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 怀才的“遇”与“不遇”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 腐败的原因新论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 多交益友 一生少忧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 饭局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 格律,兼画龙之巧,不兼点睛之妙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

点下广告增加做站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