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生活文章网,网上投稿、在线写日记的网站,欢迎在线投稿: 注册|会员登录[已登录?马上投稿]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阅读

时间:2015-09-09来源:我爱我生活文章网 作者: 赵迎栏目:百家杂谈 点击: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最多的是犹太人,每人64本。其次是俄罗斯,每人55本。美国每人21本,日本每人17本。而中国13多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不到1本。

  面对这组数据,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和一个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古老民族,我们在惭愧和忧虑的同时,深感疑惑和不解:一直以来,我们秉承耕读传家、书继世的经典古训,遵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圣人教诲,倡导尊师重教、终身学习的社会风尚,然而当今的国人却如此不喜欢阅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电视、手机、网络的冲击过于猛烈?还是学习工作繁忙导致没有时间阅读?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存在,但并非问题的关键。电视、手机和网络对传统阅读的冲击不可否认,但这种冲击并非中国独有。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节奏快、时间紧是不争的事实,但还不至于到根本无暇阅读的程度。问题的症结恐怕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行体制阻碍了国人阅读习惯的养成。

  首先,封建社会的思想高压和文化专制致使中国社会缺乏阅读传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始终采取互为表里的两面手法来强化君主专制。一方面重视人才、渴求人才,通过科举取士培养选拔官吏,扩充官僚统治机构;另一方面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以实现禁锢思想、钳制言论、加强皇权的统治目的。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清朝的“文字狱”,思想高压和文化专制作为封建专制的重要手段,如同幽灵一般时不时地就会沉渣泛起、大行其道。缺少兼容并包的社会环境,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代代沿袭的阅读传统,阅读自然难以蔚然成风。

  其次,应试教育导致读书工具主义泛滥,功利阅读长盛不衰。应试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教育的突出特色。从封建科举制度到当今高考制度,无不打着应试教育的深深烙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这一理想如果不能实现,一切阅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当然不可否认,在特定历史时期,科举制度对于知识的普及和读书风气的形成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是出于对功名的追逐而不是对知识的渴求,它在为历朝历代发掘和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也严重地扭了阅读的真正价值。时至今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渐行渐远,反而仍然困扰着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中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生的所有阅读都要为考试服务,凡是与考试无关的、对考试无益的,一概不被提倡和鼓励。学生被剥夺了自主阅读的权利,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好快乐阅读,以致逐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

  再次,压力激增下的浮躁心态使得国人不能静下心来阅读。阅读是一件安静的事情,需要有淡泊从容的心态才能坐得住、读得进。处于转型期的当今中国,利益格局重新分配,生存竞争空前激烈,社会保障相对滞后,膨胀的物欲和严酷的现实使得国人背负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急功近利、肤浅浮躁、缺乏思考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流行病。正如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所说,“现在很多中国人都比较浮躁,他们希望快速成功、快速挣钱。”的确,生活节奏太快、娱乐活动太多,社会压力太大,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能够留给阅读?

  最后,教育水平相对低下也是导致国人不爱阅读的重要原因。随着9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青壮年文盲的基本扫除,我国国民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硕士生和博士生数量位列世界前茅。但是相对于13多亿这个人口总量来说,中国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25岁及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4年,日本为11.6年,我国仅为8.6年。我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世界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24%,美国则为35%。中老年文盲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占到人口的相当比例。还有许多中老年人虽然已经脱盲,但只是停留在能够识文断字的初级水平,无法进行深层次的阅读。青壮年文盲虽已基本扫除,但是应试教育的体制束缚以及阅读氛围的长期缺失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并未品尝到读书的真正乐趣,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想改变当前阅读贫乏的社会现状,培养国人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引领文化风尚、创造读书条件,这既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责任,也是广大群众的文化权利。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这意味着培养国人阅读习惯、树立浓厚阅读风气已经摆上党的重要工作日程。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必将激发全民自觉参与阅读的热情,国人的阅读数量和阅读水平必将得到大的提升。其次,要改革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彻底扭转读书趋利的倾向,把学生从考试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变定向阅读为自主阅读,才能还阅读以快乐的本来面目。再次,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教育一览 2012》显示,中国的教育投入仍然偏低,体现在学生人均投入绝对值低、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教育是立国之本,国民素质是强国之基,受教育程度决定国民素质。只有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国民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升,良好的阅读习惯才有可能养成。另外,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缓国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同时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畅通人才上升的通道,重塑社会公平与正义。惟其如此,才能让国人重新坐回书桌旁边,读书才有可能成为国人的一种日常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种社会风尚。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政法教研部)


   这篇有关于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阅读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84399.html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
  • 谦卑是一种境界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 拾金有偿不昧伤害道德吗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 谈志气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 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 怀才的“遇”与“不遇”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 腐败的原因新论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 多交益友 一生少忧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 饭局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 格律,兼画龙之巧,不兼点睛之妙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

点下广告增加做站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