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弗兰克福特曾经这样说过:“在很大程度上,文明史是由进而创造其他真理的信仰取代那些曾被奉为支配一切的正统真理的错误的历史。因此,人追求真理的自由不应受到束缚,无论他向什么正统思想挑战。”我们的历史经验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人对真理的寻求,是一个自由的认识过程,而这个认识过程,是不应限制,也是无法限制的。因此,它也说明了人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这一认识过程的无限性。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认识过程的这个本质特征,不仅反映在对大自然奥秘的无穷探索中,而且尤其反映在对人类社会、人的思想以及人本身的无穷探索中。 这里,我们以人类对“市场”的认识过程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人类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已经有了漫长的历史,在实践中,逐渐把握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但是,市场经济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历史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规律运行本身,不断地暴露出新的矛盾。比如说,一次又一次的世界范围或地区范围的经济危机,激烈冲击着人们已有的市场经济观念,这就给人们认识市场经济的本质,不断地提出了新课题。而对这些新课题的解决,往往又会把人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各国不都是颁布了各种各样的市场新法规吗? 这个事实本身说明,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或者说,客观规律不是我们一次或者一两次就可以认识完毕的;同时,客观规律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比如以市场经济为例,这个“王国”中,总是有新的、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人们去探索。这样,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这个认识过程,就永远不会完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事物,这个新的“王国”中,还会不断地有新的秘密需要我们去揭示。 这个情况岂不是说,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认识过程,是极为漫长而又没有终结的了吗?是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人类永远无法摆脱“必然王国”的束缚、不可能进入“自由王国”,而是说,我们正在在一步一步地摆脱“必然王国”,同样道理,也就是在一步一步地深入到“自由王国”之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探索“自由王国”的任务会完全结束。 这是因为,像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一样,人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也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艰苦探索过程的;而且,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还会有认识上的反复,会有实践中的曲折;这就必须继续总结经验教训,再继续深入下去,把握更多的必然,获得更大的自由。由此可见,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人类这一认识过程的无限性,实际上也就是对真理的追求的无限过程。 但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即对真理的认识过程,不但具有无限性,而且也具有有限性。这一点,也反映在“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这个认识过程中,反映在作为认识范畴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中。其实,自由与必然的这种关系,实质上也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认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自由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而这两者关系的实质,就是主观自由的相对性、客观必然的绝对性。其实,这不正是人在其生活的社会中的状况的真实写照吗? 这一点,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也能够得到深刻的反映。现代市场经济,越来越显示出了它作为法治经济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展开,每一步都伴随着经济立法工作的进展,二者如影随形,难舍难分。这就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必然”,它既是对你的“自由”的限制,也是你能够获得成功的一种保障。这就是市场经济活动中“自由”与“必然”的辩证法。 你要获得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吗?那你就要严格遵循这个辩证法行事,处处留心,遵守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在这个“必然”的范围内,尽情施展你的聪明才智,完全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已经被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业绩所证明了。 当然,这个“自由”与“必然”的辩证法,也是对投身于市场经济活动者的警示:如果你胆敢突破这个“必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那么,你就可能要处处碰壁,甚至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也被那些失败者的沉痛教训所一再证明了。 现实生活不正是这样的吗?包括各级领导人在内,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由法律法规构成的社会中,你想获得超于法律之上的自由吗?那么,你就可能会丧失一切自由;如果你以为手中有权,企图凭借特权为所欲为,那么,你就总会有一天被老百姓赶下台的。这个事实说明,对于领导者来说,如果要正确处理“权力”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应该从“自由”与“必然”的辩证法中吸取智慧。 这篇有关于 再谈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84381.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