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的事迹及精神,无疑需要弘扬光大,最好达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但是,这种弘扬也不容易,用一位基层宣传员的话说,“现在咱街道里有时讲得多了,反而有点‘疲沓’了,反应不太热烈了”。 做工作,谁不希望反应好、效果大?那么,有没有办法让劳模宣传“热烈”起来?有。读过媒体对于大型多媒体情景剧《知识工人有力量》上演的报道,我更有信心。你看,上海市机电工会等策划编排的大型多媒体报告剧《知识工人有力量》,运用视频、歌舞、朗诵、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全国劳模李斌的敬业、钻研、创新精神。结果,近5000名职工在观看演出时不时报以热烈掌声;散场时还纷纷议论说对李斌精神有了更深理解,要学习他立足岗位作贡献。 效果多好,反应多热烈!油然而生的想法就是,劳模宣传,得时时扣紧“陌生化”这根弦才好。 宣传宣传,当然是宣传优秀人物、正确道理。只是,思虑仅停留于此,往往不够。推出一位劳模的事迹,宣传材料尽属似曾相识,还是“病假单放在口袋里”啦、“父母临危他没回去”啦、“发明成果获得多少多少效益”啦,被写者委实高尚,可写作者也太省力一点了吧?事迹和思想内涵挖掘既不深,表现形式也是千篇一律地做报告、上墙报、置展板,然则欲在大伙中产生津津乐道、不胫而走之宣传效果,难矣哉。因为,好固然是好,正确固然是正确,但是言者不新鲜,则听者少兴趣。缺少兴趣,哪有效果? 务须“陌生化”,切忌老套化。借用外国的俗谚:“第一个譬喻女人为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譬喻女人为鲜花的是人才,第三个譬喻女人为鲜花的是蠢材。”说尽了熟悉化、老套化之累。有鉴于此,不止是上海,老劳模李斌事迹宣传运用视频、歌舞、朗诵、话剧等综合艺术形式而令职工感觉“很新鲜,很新奇”,各地时下也都在创新劳模宣传方式哩。如李楚源等全国劳模用微博互动弘扬劳模精神,冷水江市特邀美术家为30名劳模绘制油画肖像展出,清丰县录制“劳模事迹”采访专题片下发供职工集中观看…… 但凡走“陌生化”路径,宣传一概新鲜而生效。 非唯劳模宣传如此,各类其他的宣传也如此。好的宣传,形式上要新颖,要令人眼睛一亮,并且须是内容有新意,思维有创见。否则,就用得着明朝唐顺之的名言了:“翻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那谁爱看呢?按照百年前创造“陌生化”理论的什克洛夫斯基的看法,文学语言的真谛是“陌生化”,致使读者对于传统形式已经麻痹的感觉重新恢复“可感觉性”,从而不断有新的发现。这又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那里:“给平常的事物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在诗歌中,这种方式是常见的。”其实,从文学到艺术,到电视、网络等作品,无不要“陌生化”。按照今天的认识,“陌生化”即创新,就是增加信息新输入,导致心理新激活。 做文字乃至文化工作,自然须把稳思想方向,扣紧“思无邪”之弦。同时,还得不断求新,扣紧“陌生化”之弦。记住,创新是一个持续努力的过程。不能因为昨天的创新,而取代今天的创新——那岂不又失去“陌生化”了? 这篇有关于 扣紧“陌生化”之弦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84375.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