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了“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重境界。在此,也尝试着论述一下“学以致用”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心中有“本”,此谓“存”本。 很赞同一位学人的说法:“没有本本,哪来本本主义?”不读书,不学习,脑袋空空,你让他去照本宣科,甚至让他去照样画葫芦,他都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是很糟糕的,特别在知识经济时代,常识性的“本本”,经典性的“本本”,是每个干部的智库必备。只有有了“本”,存足了“本”,你才有足够的“知本”,才有可能施行“拿来主义”。 目前书市上的一些“干部读本”,应说较实用,不妨一读;另外,对于全局思维、顶层设计的党和国家高级干部,下定决心“原读”(读原著)“源读”(从源头上读)几本马列经典,实在是功莫大焉的“存本”之举。 第二重境界:眼前无“本”,此谓“鉴”本。 孟子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本本主义之所以为人不齿,过错不在“本本”,而在于抱着“本本”不放、一言一行无限上纲的“本本主义者”。这在生活中属“书呆子”,死于书下,可笑又可怜。在政治场域,特别是关乎党、国家、人民利益的决策过程中,教条主义就危险巨大,危害无穷。它引向的是僵化、封闭的老路,是走不通、走不畅的歧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印证了这一点。 眼前无“本”,本质上是“鉴”本。它是对“本本”的扬弃,是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又与时俱进的“借鉴”与“选择”。这中间,参以具体实践,参以活生生的实践经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实践对理论的检验,“经验资本”对“经典知本”的修正。 第三重境界:足下生“本”,此谓“创”本。 中国传统文化论仕,论及人生的社会价值,当以“三立”(也称“三不朽”)为极致。语见《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立言,化用在此,可看作是“本本”的第三境界。有了理论武装——心中存储知本;有了实践锻炼——生活中积累资本;接下来的一“本“,自然就是活学活用、化学为用,由破而立、由鉴而创的“智本”生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智慧选择,智慧开创的一条发展之路。希望就在创举中。对于普通干部而言,有理论才会有理念,有思想才会有境界。置身充满挑战的社会转型期,干部要通过“思路”开通“出路”,借助手中的“本”闯出足下的“路”,此为学用的最高境界——创“本”。 不学何以有“本”,不用怎能破“卷”?踩准学、用这两个根本,以文化自觉的姿态,应对时代命题,何愁不成破解难题的“三型干部”? 这篇有关于 “学以致用”的三重境界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84366.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