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马的士兵”是管理界广为人知的一个故事。一位炮兵军官在几个部队发现了相同的情况:炮兵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炮管下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发现站在炮管下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因为以前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并在马车上发射的。而随着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提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不拉马的士兵”了。 虽是老故事,却能给我们新思考。“不拉马的士兵”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大家对某种制度或某种做法已习惯成自然,缺乏客观条件发生改变后的敏锐把握;之所以此前的军官和士兵都未发现,实质上暴露出工作责任心存在问题,因为我们不排除有人知道这个士兵的多余,但可能由于种种因素制约而不愿指出;新来的军官一下就能发现问题,是因为他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其实,这些思考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克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随变化而变化,不断求新求变,从而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不拉马的士兵”必须拉走!从管理的角度看,此举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军队因此可以节省相当的人力放在其它岗位工作,又可以获得额外的收益。从组织的角度来分析,这实际上是一个组织工作系统的优化过程。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 “不拉马的士兵”现象,任何一个单位都可能遇到。那么,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一个既能保证执行力度,又能保证执行效果的两全之策呢?应当看到,时下大多数同志意识到执行的重要,但是,在我们强调执行不需要借口的同时,也确实有些同志是在片面理解执行的“没有借口”,单纯地为了执行而执行,没有把执行和“完美的执行”结合起来。所谓“完美的执行”,就是把上级指令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执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努力追求执行的最佳效果。如果明知道“不拉马的士兵”是多余的,而不去积极建言献策寻求改变,这种执行就算不得是一种负责的执行,就不是“完美的执行”,如此执行显然有违我们强调执行的初衷。因此,我们强调执行重在落实的同时,还要努力追求执行效果的完美,如此执行才能确保不折不扣,才能取得执行的完美效果。 这篇有关于 追求“完美的执行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84355.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