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教育家、思想家王通在《文中子子礼乐篇》中有一段话:“君子不受虚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可概称为“君子三不”。其中的“虚誉”指不真实的声誉,“妄福”指非分的福气或不正当的享受,“死义”指为正义而死。这三者分别事关精神价值、肉身享乐和道义责任。真能做到这“三不”的人,不愧具有“君子”的高风亮节。而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爱慕虚荣,贪图虚名;不择手段地追求不正当利益享受;不愿为正义作出奉献和牺牲。诸如此类,无疑是“君子”所不屑的“小人”做派。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是“君子”对待名誉的超然态度。而“小人”汲汲于“虚誉”,又不能凭自身能力和贡献获取社会的认可,于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用形形色色的炒作、假模假样的作秀来招摇撞骗、哗众取宠。莎士比亚说:“爱好虚荣的人,是将一件富丽的外衣遮饰内在身体的丑陋和干瘪。”有人的名片印上一长串头衔,正面排列不下,竟特别注明“转背页”,其中十有八九是自欺欺人的“虚誉”。韩愈批评过“求其名而不责实”的虚假作风。王勃则说:“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不踏实的人,好比水上浮萍;务虚名的人,就如昙花一现。培根打过一个比喻:“荣誉就像河流,轻浮的和空虚的浮在河面上,沉着的和厚实的沉在河底。”真正有内涵、有底气的人,大多把身外之名看得很淡,所谓“上士忘名”是也。“君子恶名之溢于实”(王安石语)甚至在名实相称的情况下,还有意识地主动避名、逃名(如钱钟书对“钱学”的冷漠有加、季羡林对“大师”称号的反感)。 谋求幸福虽是人生的应有之义,但“妄福”断不可取。道理很简单,为个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享受,不仅为党纪国法所不能容,而且也为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者所不屑。清官海瑞遵循的是“俸薪之外无所取”。林则徐在家书中说:“余虽任高官,以耿介自矢,从不敢于额外妄取一文钱。”清代曾任福建将乐县知县的李皭特别对家人交代:“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他们对属于“妄福”之类的分外之财,都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而今的腐败分子,贪求“妄福”,以身试法。由“妄福”而招来身败名裂,此乃咎由自取,自招其辱。 “不避死义”指在关键时刻显示出一个人的肝胆衷肠。“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如果说“不受虚誉”和“不祈妄福”,较多体现了当事人平时的道德涵养,那么,“不避死义”,则在有关大是大非的风口浪尖上,显出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当然,在和平时代,“不避死义”,也可引申为乐于自我奉献或甘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不必死抠字面上的本义。“航空工业英模”罗阳,虽意外死于突发性病魔,但他献身国防科技,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忘我精神,自有“大义”存焉。 “不受虚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如此“三不”,“君子”之风固在。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县委党校) 这篇有关于 君子“三不”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84342.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