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1942》的上映,“饥饿”成了一个热词。很多人都由上世纪中叶河南人的那场大逃荒,将“饥饿”说开去。在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时候,为什么会大讲“饥饿”呢?这确实值得思考。 其实,饥饿距我们并不遥远。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看望贫困群众,骆驼湾里608口人,有428人为贫困人口。村路两边房子低矮破旧,石块垒起的围墙上,靠着一捆捆用来烧火取暖的秸秆,寒风吹来,哗哗作响。总书记“看穷”是为了“治穷”,而我们“话饿”是为了“防饿”。确实,今天我们的日子过好了,但越是“天地富”,越要想着“穷旮旯”,“饱时要思饿时饥”。 “近饱”需思“远饿”。中国有句话叫“富不过三”,说的是穷富也有一个“周期律”。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但到了清朝末年,则“日落不再辉煌”。这说明,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富裕,也没有永远的贫穷,“风水总是轮流转”。中国人喜欢看大片,但我们有没有发现,中国人拍大片喜欢“记录过去”,美国人拍大片喜欢“假想未来”。当然,记录过去是为了警醒,假想未来同样也是为了警醒。我们希望未来的地球不发生毁灭性的灾难,也期望令人心悸的“狗吃人”的悲剧不再重演。 从狭意上讲,“饿”是肚子空,想吃没吃上东西。但从广义上讲,还包含更多层面的“需求”。知饿,方想那“透明的红萝卜”。有人在一个饥饿的年份说了一句“三大碗也吃得下,可是要有呢!”当时的“三大碗”,不过只是那“三碗坚硬的稀粥”。现在不同时期不同人们梦寐以求的“三大碗”,可能会有所不同。在“群楼包围的三角地带”,还有多少弱势群体,帮他们把摆在面前的“三大碗”盛满,亦任重道远。 饥饿是危机的先兆,困难是改革的契机,挑战是成功的砺石。谁“准备好了”,机会就会留给谁。我们越来越走向富裕,也将面临发展进程中不断孕育的新难题。“富而思进”,可以克服小富即安;“富而思源”,可以坚定发展路径;“富而思饥”,可以始终保持一份清醒。站在新的起点,展望下一个十年,“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的中国,仍可谓“危机”四伏,任何闪失,都可能使我们的“梦想不能成真”。想忧患、找短板、谋发展,只有懂得永远的饥饿,才能有永远的寻找、永远的创造、永远的奋斗。 这篇有关于 “富而思饥”才能保持清醒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84319.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