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层一线调研看什么? 长期以来有一个偏向,就是多去示范点富裕户,多看漂亮光鲜的一面,多听悦耳动听的言词。无论是调研者,还是陪同者,抑或是受访者,基本形成一个电力学上的“回路”,信息的循环传导很流畅。偶有调研者打破这个“回路”,摆脱既定地点、既定路线、既定对象束缚,就搞得陪同者很紧张很汗颜,打破本身也成了人们乐道的新闻。这说到底,是调研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偏差。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新闻记者,调研就是要看到最真实的状态,获得最现实的第一手资料。这就要求,阳光的一面要看,阳光的背面也要看;进步的一面要看,落后的一面也要看;看得见笑容,也看得到愁容;听得见笑声,也听得到哭声。但一些地方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藏拙示好”心理,只希望上级看到好的一面,只喜欢记者报道好的一面,认为这样才能提振信心,给人以光明的精神和力量,反之,把不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就觉得脸上无光,还会被指责工作没做好。这种认识偏差,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情况都像看到的、说到的、报道的那样好。 最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同志的基层调研,给人以清风扑面之感,折射出调研的基本价值取向之变。从“到这里就是要了解我国的真实贫困状态,如能看到真贫就值了”,到问群众有什么“恼火事”、烦心事,再到提“多访贫困村,多看困难户”的唯一“特殊要求”,这样的率先垂范表明,调研就是要更多地带着问题去、奔着矛盾去、到贫困的地方去,做好听“刺耳音”、吃“闭门羹”的准备,看最真实的状态,听最真切的心声。有了这种价值取向,“遮羞墙”挡不住调研者的视线,“示范点”、“形象工程”遮蔽不了调研者的总体印象,调研者最终会“四面江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 今日之神州,早已不是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许多方面的情况变得好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当然还需要通过调研去汲取发达、先进、优秀等各层面的公共治理经验,以启迪和引领社会继续向前、向上、向好。但我们也需要把关注的重心转向贫穷、落后、灰暗、矛盾的一面,以及时发现公共治理各方面的问题、不足、缺陷、隐患,寻找解决之道。这种调研价值取向的变化,是在总体不错的基础上求解不好之因,在整体发展快的情况下“会诊”发展慢之症,为的就是实现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在相当意义上讲,全面小康、现代化目标,乃至“中国梦”的质量与水平,不是仅用少数一流城市、发达地区衡量的,而是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根本改变1.28亿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根本改变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 多想想困难群众,多想想贫困地区,我们在喜看经济总量攀升时就多一份清醒,在满眼城市繁华气派之余就多一些冷静。多到落后的地方去,多切身感受困难家庭的忧苦,我们就能找到切合实际的扶贫治贫之道,决策也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多为穷人家中客,少为大款座上宾;多做急民之困的实事,少做花上垒花的虚功,才有执政良心,才能赢得民心。 这篇有关于 多访贫困村 多看困难户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84315.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