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生活文章网,网上投稿、在线写日记的网站,欢迎在线投稿: 注册|会员登录[已登录?马上投稿]

探访100个古村落之九江镇烟桥村

时间:2013-12-09来源:我爱我生活文章网 作者:花絮语栏目:百家杂谈 点击:

  靠近村口,就闻到这里面有生气,有咸味。若果我是一条四五百年前下山搵食的华南虎,面对河涌交错、绿竹成荫的宅区,现在先从哪里入村呢。
  
  烟桥村,位于九江镇之西北。自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迁来南海辖地,到现在已开村近六百年。
  
  起名烟桥村的来由,一说因建村的布局如一只展翅飞燕,故旧称燕桥村,“燕”与“烟”谐音,遂以“烟桥”为名。另一说因清乾隆年间村口建成大木桥,早晚雾锁,若烟雾绕,景色优美,于是有了“烟桥”之称,久而久之,“燕桥村”亦改名为“烟桥村”了。
  
  我们没有目标地浏览烟桥,或阅字读古,或摄画影景,或走东串西,或行南步北,脚下的波鞋磨蹭着年头不详的青石板,穿廻楼脚巷、北头巷、下巷、耙丁巷、中间巷、元巷、亨巷、利巷、贞巷,咀嚼古人布局的鱼骨形村落,领略“旌表节孝”麻石牌坊的威力,坐看老榕的根深蒂固,敬仰古祠的上下26代史,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旌表节孝”牌坊建于清道光年间。该牌坊以花岗岩构筑,四柱三间冲天式,右间刻有“百世”,左间刻有“流芳”,中间为“旌表节孝”,竖刻“道光元年(1821)六月为处士何蕴斯之妻节妇何程氏建”。据何氏族谱记载,何蕴斯之妻程氏在其夫去世后克守妇道,守义四十年。其夫弟何文绮在京师为官,留下其长子给程氏抚养,程氏视若己出。其行闻于朝,道光元年(1821)文绮奉旨建坊旌表。
  
  喔,“旌表节孝”牌坊斜对面有个“兰桂坊”,据传它的主人是当年港澳商界的风云人物。与香港那个西气浓郁的兰桂坊相比,烟桥兰桂坊则是清代岭南建筑风格,它的青砖墙上的砖雕、灰雕保存良好。不过,它的窗框用麻石砌成,窗篷也明显带有西洋建筑风格,虽经风雨侵蚀,其花纹图案的雕刻仍显得十分精致,色彩艳丽,中西融合在此相映成趣。
  
  “烟桥正道”是全村的轴心,贯通南北,北端的炮楼是村子正式的入口,村民们进进出出,巷道两旁都有住人。
  
  我的个见,但凡古村落,若亲人不弃、族人不离,这村定能淀文化、生泱机,从而人村共存,在各个时代展现各种活法。
  
  烟桥村里的总面积24万平方米,古建筑面积3万8千多平方米,古河涌和古竹林面积5万8千多平方米,现在还在耕作的古鱼塘及农地面积11万平方米。村内现有200多户,村民600多人,以何氏为众。旧时,村中人才辈出,老族谱载:“距樵麓十里以南,有乡贤、有画师,胜地英豪齐鹊起。计男丁六百余口,若举人、若进士,秀才文武更蝉联”。
  
  烟桥村内原有财神庙,金花庙,北帝庙等三座庙宇,现只存有北帝庙。常日,北帝庙香火鼎盛,而“北帝诞”当日更是四方善信都来参拜北帝。我想,这就是远走他乡的何氏族人对故乡北方的一种怀念之情吧。
  
  因系水乡,烟桥的村民自古以来以船出行,因之村民多有划船高手。端午节“扒龙舟”是传统节目。据说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期间,中国国家龙舟队的大部分队员都是由烟桥村民组成的,牛啊。
  
  烟桥村村口有株称为“树祖公”的大榕树,居然可以独树成林、遮天盖地。其实这株大榕树并不老,是在上世纪的20年代栽种的。村民介绍,“树祖公”只是独树而已,之所以“成林”,是村人每逢历史大事,便从树上把气根引下地面成树。如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村民为纪念抗战胜利,从大榕树上引种第一株气根;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引种第二株气根;1982年改革开放大势宏起,引种第三株气根;及后,1997年的香港回归祖国,1998年5月本村遇洪灾,1999年的澳门回归祖国,2000年的喜庆千禧年,都引种了各一株气根,这便使这株榕树能够“独树成林、遮天盖地”了。村民用类似结绳记事的古老方法,通过引种气根,把每一个他们认为是大事的事迹刻记在这个生物牌上。如今,古榕覆盖面积达两三百平方米,每天都有村人和游客来此纳凉和休憩。(我爱我生活文章网www.52mylife.com
  
  榕树旁的“何氏六世祖祠”是烟桥村原有六间祠堂中唯一保存的一间,始建年代不详,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在何文绮主持下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至今保存完好。白麻石门题额“何氏六世祖祠”几个遒劲的大字,为清同治六年(1867)顺天举人顺德梁骝藻所书。两侧对联:云初仪水部,旌表重烟桥。宗祠采用抬梁式木构架,为二进三间的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它的大门梁柱上石雕、木雕、灰雕和砖雕搭配,样式乃清末典型繁琐而精致的风格,宗祠建造得十分坚固,据称瓦顶亦有五层。内祭台上密密麻麻排列何氏各世祖显妣考之神主。屋顶挂“播聚堂”的牌匾,乃于光绪十八年由大名鼎鼎的翰林院学士李文田亲手所书。李文田来自顺德,乃咸丰六年钦点的探花,当时民间有“文有李文田,武有李小龙”的说法。“何氏六世祖祠”外有一块“郡邑乡贤”石刻,是当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向光绪皇帝呈奏,为纪念何文绮“入祀乡贤”而镌刻的。
  
  看烟桥,也看看烟桥名人吧:
  
  ——何文绮,清嘉庆年间任兵部主事。数年后告假返乡,执教广州,因其学问甚高,各地官员争相把子女送入门下,其学生多有成才。他与林则徐交情甚深,也与康有为之师朱九江交往甚密。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鼓动乡团奋起抗击,至今烟桥村还流传着他发动三元里起义的说法。如今六世宗祠旁的“郡邑乡贤”石刻,便是由当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向光绪皇帝呈奏,为纪念何文绮“入祀乡贤”而镌刻的。三元里起义失败后,何文绮愤而作18首,其中一句为“不废一钱兵亦足,飞将军在复何如”,表示对朝廷镇压起义的不满之情。何文绮告假后返乡主持族务,重修六世宗祠,申建节孝牌坊,敦教乡人,令烟桥何氏更加兴盛。朱九江未中举前,曾每年步行1个多小时,到烟桥找何文绮把酒论诗,可谓其入室弟子。
  
  ——何丹山,原名何苯(1807——1883),号西樵老人,又号七十二峰山人,南海九江烟桥人。幼年家贫,性聪慧,自学绘画技法。取法新罗山人,尤擅翎毛,工于竹树鹩哥。晚年所画桃花柳燕小幅,只以赭色点桃,画极淡雅。尝论画不难于描绘,而难于命意,结构布局次之,点缀又次之。其作画重视观察自然,取材现实。晚年隐居于西樵,在山中设“碧云画楼”,摹景写生,开岭南画人点染南国风光之先。西樵山翠岩壁上有他刻下的七绝诗一首。
  
  没有名人的古村是可耻的。我突然冒出这个想法。
  
  离开烟桥时,阳光猛烈,天高云淡。很好的时辰,很好的地理。只是,烟桥的桥没有想象中那么美,甚至可说是不美。那种幻落的遗憾一直被我带着,经九江双蒸至吴家大院再到海寿岛,也未曾了结。
  
  -------------------------------------------------
  
  钮海津《探访100个古村落之九江镇烟桥村》2013-07-06
 


   这篇有关于探访100个古村落之九江镇烟桥村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5844.html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
  • 谦卑是一种境界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 拾金有偿不昧伤害道德吗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 谈志气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 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 怀才的“遇”与“不遇”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 腐败的原因新论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 多交益友 一生少忧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 饭局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 格律,兼画龙之巧,不兼点睛之妙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

点下广告增加做站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