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生活文章网,网上投稿、在线写日记的网站,欢迎在线投稿: 注册|会员登录[已登录?马上投稿]

悠着点读书

时间:2014-04-29来源:我爱我生活文章网 作者: 赵畅 栏目:百家杂谈 点击:

  有人说,人类当下正处于极具竞争时代,生活常态是紧张、急迫、匆忙。令人措手不及、眼花缭乱的种种变化,使包括阅读在内的精神生活,也愈加趋向“速度化”了。

  比如,如今国人在读书上,就确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躁表现。一些人读书求快,希望用尽量少的时间把尽量多的信息吞到肚子里去,恨不能一口气读很多书,什么书都想在最短时间内读完。可如此读书效果并不好,要么仅仅记住了几个节,再就是对深刻观点一知半解,甚或读过以后什么都记不得了。

  如今一些学校在教学生进行快阅读。事实上,对多数人来讲,所谓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绝对是难为之事。怕只有稀罕的名家、大师方能做到。而即便是名家、大师,也不(我爱我生活文章网www.52mylife.com)见得都用一目十行之法读书,反倒总会放慢速度,以静心、凝神之功去读书,乃至背书。章太炎对所读之书,很多内容都可以背诵出来,有人以经书考他,他如数家珍,连哪一句出自哪本书哪一页都丝毫不差;茅盾会背《红楼梦》,郑振铎点回目,茅盾随点随背,背功可谓了得。钱钟书早先曾读过一本外国文学批评史著作,若干年后,有人随便挑出几段让他背,没想到钱钟书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十分流利地背了出来。他们的背功哪里来?除了有好记性,还不全仗慢阅读?看到名家、大师满腹经纶、口若悬河,千万别以为是一目十行的产物。那厚厚的一本本书,怎个“一目十行”就能搞定?

  自然,会有人说,犯不上背书,到时查查不就行了。或许,一些东西可以不背,只要了解大概就行,就算什么没记住也无大碍。但有些东西非背不可。毕竟,背过的东西,才是细嚼慢咽的东西,才是真正转化为自我的东西。这些属于自我的东西多了,便叫有学问,或有大学问。冯友兰晚年失明以后,完全以口授方式“吐”出其所学,继续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他自己戏称这叫“反刍”;陈寅恪55岁时失明,在以后2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凭满腹经纶传业授课、口述著书立说,“反刍”同样斐然。想想,假若他们肚里空空,没有曾经慢阅读的积累,怎能臻于这般境界。

  慢阅读,悠着点阅读,细细地去阅读一本好书,既能享受阅读的愉悦和乐趣,更能真切地走入书中,和书里的人物、思想对话,将学问尽藏于胸,而不是隔着挺老远,匆匆打个招呼即刻离去。有些学人读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会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这样的读书,是真读进去了。但这需要慢,而绝非快。

  倡导悠着点读书,没有一概排斥快读书的意思。事实上,对于有些休闲类的图书,信手翻翻,草草一阅,未尝不可,甚或必然,无需为其多用宝贵时光。但对于经典书籍,则非慢读、精读不可。须知,越经典之书越耐读,且可以在不同时段读出不同的味道与感受。像鲁迅的经典之书,就值得细细咀嚼,越慢读、精读,越给人以新的启迪,新的教益。而如此悠着点读书,何乐而不为?


   这篇有关于 悠着点读书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20489.html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
  • 谦卑是一种境界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 拾金有偿不昧伤害道德吗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 谈志气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 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 怀才的“遇”与“不遇”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 腐败的原因新论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 多交益友 一生少忧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 饭局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 格律,兼画龙之巧,不兼点睛之妙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

点下广告增加做站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