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社会转型,是围绕一个重大理念展开的。封建帝制将国家权力家族化,其核心是君主世袭,百姓甚至贵族官僚对皇位的继承人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帝制尽管荒诞,但中国缺这缺那,从来没缺过皇上,历代王朝深墙大内不乏烛影斧声,矫诏篡旨,血溅玉栏。除了这种无休无止的血腥争夺,荒唐帝制还导致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蚁战”。一支支文盲与莽汉组成的军队被豪雄们驱使着,在一阵阵血光喷溅之后,他们成排成队地倒在了冰雪里或泥水中。这样,一杀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杀得白骨遍野,万里萧条,将社会再一次拉回到过去那个“原点”上,然后丝毫不差地从头重复过去的一切。 到了晚清时代,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被彻底捅破,一向靠自我神化、自我吹诩的帝制理论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动摇。 鸦片战争之后,思考这个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这么多的人来这般关注和思考民族的命运,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曾有过,也不可能有过。大家不再像以往那样,满腔忧愤地对着苍天发问,而是理性地拷问着古老的历史,直逼“君权神授”这个靠寒枪冷刀护卫了一个又一个世纪的理论核心。 不允许辩驳的理论不但不是真理,而且可以断定是谎言! 帝制原本是建立在荒诞神话基础上的。上苍从来没有将广袤天下交给哪一家一姓,只有破掉真命天子这个真正的弥天大谎,中国社会才能脱胎换骨!中国的思想者终于能够突破“帝制原理”、第一次脚踩着封建儒教来认识世界,来思考中国的未来,思考人民为谁活着,思考人民怎样才能正确地活着,思考政府与百姓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思考中华民族怎样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实现复兴。 当宪政道路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时,人们渐渐认识到民主、法治、人权和宪政,才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崇高理想。苦闷,彷徨,几代人本能的反抗和痛苦求索,终于寻找到了一条光明坦途。孙中山作为政治家的高伟之处,正是他坚定地倡导民主共和,并倾其毕生精力去实现这一伟大理想。 辛亥年那场奇异的革命,是信念的胜利,而不是武力的胜利。 辛亥革命几乎在一夜之间颠覆了一个古老而庞大的王朝,却未能形成一个在乱世中领军征杀、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和豪雄群体,所以他们也不存在像以往的起义军夺取天下之后怎样论功行赏,怎样“排排坐”瓜分胜利果实。我们还应该给这种“反常现象”一个形象的实质性解释:以前的造反,每个人骨子里都愿意做皇帝,而这次革命就是推翻皇帝。 孙中山在制度设计上的公而无私和远见卓识,源于他淡对权杖的圣洁风范。是为自己揭竿拼杀,还是为国家、为大众、为真理而革命,二者在言行举止上终究是一目了然的。只有后者才可能导致这种“权位空置”的千古怪事,在高尚纯真的革命斗士面前,没有哪个野心人物胆敢触碰这种神圣的权位,包括偷天换日的袁世凯,那会儿也不敢对万丈金山一般的革命果实贸然下手。 在雄伟与猥嫚之间,在高尚与卑鄙之间,在荣耀与可耻之间,看起来判作霄壤,相隔着一个很远很远的境界,其实说起来并不复杂,就是看谁能以天下大众的利益为重。辛亥志士的奋力和献身,与以往革命的最大不同是他们都怀着崇高的社会理想,他们不是为了某个利益集团的胜利,不是为了某种欺世的争夺,更不像自古以来的许多豪杰那样,以生命为代价参与某次拼夺天下的赌局。他们是为了中国社会能够挣脱专制,挣脱苦难,是为了几万万同胞不再失意地活在这个人世上,不再像牲畜一样惊恐而悲惨地活在屠刀与鞭影之下,不再为少数剥削者创造财富,他们是为了给天下人寻找到一个有尊严地生活的社会。 (2011年 10期《书屋》任蒙) 这篇有关于 辛亥革命是理想的胜利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20466.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