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生活文章网,网上投稿、在线写日记的网站,欢迎在线投稿: 注册|会员登录[已登录?马上投稿]

大师不像“大狮子”

时间:2014-04-29来源:我爱我生活文章网 作者: 钟国栏目:百家杂谈 点击:
我爱我生活文章网www.52mylife.com

  因为搞学习型组织的缘故,我和彼得·圣吉有了多次近距离的接触,而且成为了好朋友。这位仁兄可不是凡人,他有一系列顶级的头衔,更有无数圈耀眼的光环:是被美国《商业周刊》评出来的“有史以来世界十大管理大师”之一,在世界上被称为“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他的书《第五项修炼》被美国媒体称为“21世纪管理圣经”,他的《第五项修炼》在中国近20年一直占据畅销书的排行榜。所以他每次来中国,都有许多追星族拿着书等着签名,许多人等着拜见和照相,许多媒体等着采访。

  在中国人印象中,所谓大师基本就像“大狮子”:大师出场必昂首挺胸趾高气扬居高临下侃侃而谈,就像丛林里的大狮子一吼,其他动物都会鸦雀无声一样。但是在彼得·圣吉这里,你却从来看不到这种大狮子式的“风采”,相反我却看到、了解到这样的完全相反的情景:

  镜头1:2008年9月7日在北京潭柘寺参加“世界咖啡”活动,茶歇时彼得过来和我聊天。我们谈兴正浓的时候,有一个人从旁边经过,无意中碰掉了桌子上的几个瓜子皮。彼得发现之后,就一边和我说话,一边弯腰把瓜子皮一个一个地捡起来,放到桌子上。

  镜头2:2008年美国世界经理人杂志举办“世界管理大师面对面”活动,按照安排我和彼得·圣吉就学习型组织问题进行对话。9月10日我在上海龙之梦酒店住下后,到会场去看他,一进会场,看见彼得正在忙,和服务员一起搬桌子、摆音响。见到我之后他匆忙打过招呼,然后继续忙,整整忙了将近一个小时。我看见在场的中国人和世界经理人杂志的几个老外,在旁边一直边聊天边“观战”。我问彼得的助手张成林:“彼得怎么一直和服务员一起忙?”张成林笑着说:“他从来就是这样。”

  镜头3:2010年10月15、16日两天,我又应邀参加彼得·圣吉在北京的“世界咖啡”活动。大概三十几个人,每四五个人一个小组,研讨可持续发展问题。两天时间里,彼得每天演讲加到一起,不过30分钟。两天里,大多数时间他是在微笑地欣赏大家的研讨和每一个人发言。尽管他靠翻译才能懂得每一个人大概说些什么,但是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尊重与赞赏。

  说句实话,在这之前我熟知他的理论已经十几年了,但是我认为他的理论只是组织学习理论之中的一种,对他并没有许多人那种着迷的崇拜。但是这样几个镜头,却震撼了我的内心深处,让我永远也不可能忘掉。记得10月16日那天“世界咖啡”活动结束时,我谈到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感受:

  彼得没有长篇大论的演讲,而是把大家组织为一个个小组进行研讨。他在那里一直微笑着欣赏每一个人的发言,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尊重,激励每一个人参与,让每一个人讲出自己的思考,激发了每一个人的智慧。于是,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智慧之灯点亮了。在我们的智慧之灯点亮的时候,我想到台湾人周梦蝶的一首关于禅宗的诗《孤峰顶上》:“没有惊怖,没有颠倒,一番花谢又是一番花开。想六十年后你自孤峰顶上坐起,看峰之下,之上之前之左右,簇拥着一片灯海——每盏灯里有你。”我真的感觉到,我们几十个人在这里,每一个人的智慧都得到了激发,所有的智慧之灯组成了一片灯海。在这片灯海中,每一个人的智慧都放射在自己的灯里,自己的智慧也映照在每一盏灯里,大家互相映照。这真的是一种美妙的感觉,这就是学习型组织所要达到的效果!

  说到这里,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发自内心的,是大家给彼得的。

  彼得·圣吉有他独有的人格魅力。说到这一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兰也颇有感触,她说前些年一次参加彼得的“世界咖啡”活动,有这样一个镜头:

  镜头4:“世界咖啡”活动结束时,每一个人谈几句感想,绝大多数人都谈了有如何大的收获,但这时有一个台湾的商人却突然激动地说:“你们是不是说的真话?我一天下来没有任何收获,觉得完全是浪费时间!”这时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看彼得·圣吉,而彼得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始终微笑着倾听、点头。结束后,李兰问彼得为什么一直微笑,为什么不去反驳?彼得说:“他说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感觉,我为什么要不高兴、要去反驳呢?”

  我见过一些西方人,并不是所有西方人或者美国人都能够这样。这是一种胸怀,是一种看似平常却不易企及的胸怀,他在人格上真的是大师,或者说具有这样的人格才配得上称为世界级大师。面对这样的胸怀,也许那些对自己没有人格要求的人会无动于衷,而每个对自己人格有要求的人却都会感到某种惭愧。

  大师真的要有大人格。如果地位很高头衔很大名声很响,却处处显示的是颐指气使、自以为是、容不得不同意见的小人格,就会有一种沐猴而冠的滑稽甚至丑陋,为人所不齿。

  彼得·圣吉反复强调,一个组织是否能创建学习型组织,领导者心智模式十分关键。看到彼得你不由得会想:如果做领导的都能有这样的心态和人格,那么我们的每个组织肯定都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这篇有关于 大师不像“大狮子”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20403.html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
  • 谦卑是一种境界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 拾金有偿不昧伤害道德吗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 谈志气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 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 怀才的“遇”与“不遇”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 腐败的原因新论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 多交益友 一生少忧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 饭局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 格律,兼画龙之巧,不兼点睛之妙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

点下广告增加做站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