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生活文章网,网上投稿、在线写日记的网站,欢迎在线投稿: 注册|会员登录[已登录?马上投稿]

明白晓畅地书写汉语

时间:2014-04-29来源:我爱我生活文章网 作者: 刘火 栏目:百家杂谈 点击:

  先来看两段汉语书面语:

  ——内存,是负片胚胎的衍生异种后代,弑母者,没有实体的载具,是“无玷始胎”(原文是德文——引者注)数字影像生产的否定隐喻,没有面貌的腹语者,回响神谕,但不能出场。在数字影像尚未全面摧毁银盐光学幻境之过渡阶段,数字影像机制操作仿生拟态,内存仿真负片胚胎外型,魔术书写薄片藏身于微小裂隙,就如同数字相机拟仿机械光学机快门开合的声音,预录的快门声音缝合光学机制被子取消后留下的缺缝。(《艺术当代》2009/10陈传兴《银盐的焦虑》)

  ——这种数字简称都非常讨厌和怪异,但是外交官们却非常、非常严肃对待它们。被列入“几加几”后面的那个位置就等于是在奥斯卡颁奖晚会上坐在乏人问津的座位上。你真是不上档次,你就根本是低人一等,是二流人物,让人瞧不起。(《参考消息》2009/10/21《谁知道外交还需要这么多数学知识?》高飞译自美国《华盛顿邮报》10/5)

  第一段倘若不是专业门里人,肯定不知所云。不是雾里看花,就是摸头不知脑。其实,大可不必写成这样。这段话是想表明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当下,由数字技术引发的数码相机的物理内存已经取代或正在取代化学胶片时代的照相机的胶片。只不过,为了唤取对过去胶片时代的美好回忆,还得把数码相机的一些符号制造成与过去胶片相机的一样的仿特征,譬如模仿胶片时期的快门按动时咔嚓的声音。类似这样的书写,一定不是孤例。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这些个学者和教授,非要把自家的文字写得不让大众看,或者说非要把原本可以写得既学术又大众的语言硬写成只有自家的几个哥们儿看的文字?进一步推就,我便怀疑,这段话是不是作者从英文或德文“硬抄”过来的原文本语言样式,或者说,这段话的英文或德文的话语背景是不是就是这样拗牙绕口?汉语书写成这种样式,是为了炫耀作者自家的“先锋”气质或深奥的学问,还是掩饰自己当代汉语书写能力不济的窘态?

  第二段的译文,译得真好。《参考消息》附录了原文,即《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Post)10月5日的 WhoKnewForeignAffairsRequiredSoMuchMath 这篇文章讲的是,现在在国际事务中,经常出现的诸如“7+1”、“2+4”、“G8”、“G20”、“G2”、“六方会谈”等数字。一般的,外行不知道这些数字包括了哪些深奥的道理。其实在作者(包括在译者)看来,这些数字并非游戏,而是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较量时所显示出来的某种智慧。也就是说,谁是这些数字的打头者,谁又是这些数字“+”号后的人,那是大有来头,大有讲头的。这篇文章,原本可能是一篇非常学术性的文字,但是作者显然不想要它成为那样的文章,而是想通过数字里/外的关系,让这些枯燥的数字编织成非常有趣的图景和非常富有张力的文字。譬如这篇文章里提及的“5+1”的故事就极为政治、却极为有趣。

  “5+1”的故事是这样的。当美国准备惩治核事件的伊朗时,由英、法、德三国出面迅即与伊朗取得了成功的联系。随后,中国、俄罗斯(当然也有先期进入的美国)介入了进来,共同处理伊朗核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就形成了“3+3”,即欧盟三国加上美、中、俄三国。但为什么现在成了“5+1”呢?这是因为在美国看来,除了德以外,其它五国都是联合国五常任理事国。于是就成了五常任理事国加上一个非常任理事国德国,这样就成了“理所当然”的“5+1”了。这还不打紧,打紧的是,因为在五常任理事国中,美国是老大。于是由“3+3”就变化成“5+1”。顺理成章,“5+1”里美国就成了领头的处理伊朗核事件的当然“带头大哥”了!

  你看,在作者的数字叙述中,有趣没有趣?有趣得很呢。倘若像写胶片快要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位副教授,这篇专门谈国际关系、国际博弈的文章,天知道会写成怎样一个样子。由这两个例子的对比,我看到中国当代汉语书写过程中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说说。第一,当代汉语的书写即以白话文为主要样式的书写,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不长的历史里,我们的五四先辈们及后继者,披荆斩棘,形成了这样一种态势:汉语的书面语与汉语的说话语没有多大差异,即没有了文字书写与口语讲话的差异。这已经被汉语母语使用者所认同。不过,随着恢复繁体字等复古的倡议,对白话文的质疑,已不再是空穴来风,而实实在在成了一种势力。这就不得不引起警惕。第二,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外来语(主要是英语和日语)的大量进入以及由此对汉语的“染指”,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继续演变的态势,孰优孰莠,仁智各见。但是,有一点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那就是外来语,无论是单词、还是语法(甚至可能涉及语音),大量地介入汉语的事务,让汉语从书写到口语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有必要提到,当代汉语是否也有了像法国那样公开提出“抵制英语保卫法语”的任务,即“保卫当代汉语”的任务和历史使命。

  如何明白晓畅地使用当代汉语,应当成为汉语母语使用者的中国人特别是比大众更有话语权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们的必修课。当代汉语使用当然包括日益加深的全民的网络语言的使用。足见当代汉语书写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一个大众化与学术化、规范化与无序化的问题了。


   这篇有关于 明白晓畅地书写汉语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20394.html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
  • 谦卑是一种境界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 拾金有偿不昧伤害道德吗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 谈志气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 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 怀才的“遇”与“不遇”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 腐败的原因新论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 多交益友 一生少忧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 饭局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 格律,兼画龙之巧,不兼点睛之妙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

点下广告增加做站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