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方面,或者更窄一些说,在文化学习方面,有些问题是你经常会遇到的,也是需要(我爱我生活文章网:www.52mylife.com)你“有谱儿”面对的,比如“买书”。 “你老买书干嘛呀,家里有地儿搁吗?你看得过来吗?” 这连续两问,前者多是家人或亲人之问,自是知根知底,常为你不断买书而家居日渐逼仄而忧。这种忧怨是实际的,而不断买书者大多是偏理想主义的,怎么办?同在一个锅里吃饭,总不能自顾自,即使是自己最爱吃的美食,也必须考虑别人的不同观感,更何况这别人并非外人呢?所谓亲如一家,在“不断往家里买书”这个问题上,也必须意见完全一致才妥。其实,家居日渐逼仄,也自会有你日渐“忧怨”的一天。所以,这“连续两问”中的“前者之问”并不难作答,难的是后者之问,即“你看得过来吗”。 此问相较前问,或属一位不常读书者对一位经常买书者的“以攻为守”,或属一位初访你家者惊诧于四壁皆书的“大惑不解”,或属一位局外人对某种“书局”作壁上观的“有口无心”……但可以肯定的是,此问相较前问,更具普遍性,也更具深刻性。是啊,你老买书干嘛呀?你看得过来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先做两解。其一,现在不同于马克思曾把大英博物馆“坐穿”那个年代,也不同于中国改革开放前任何图书馆都具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那些年月,由于人们日渐富裕,现在很多人买书甚或不断买书,都早已有了现实的可能。其二,虽说科技昌明,电子书等早已风靡天下,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甚至永远,自古以来即已风靡天下的纸质书籍仍将存在,必将继续存在。这道理很简单,所谓电子书,固然很便捷,很省俭,但它具由来已久、挥之不去的那种“书香”么?它是可触可感亲密无间的那种“颜如玉”、“黄金屋”么? 由是观之,当代中国人的不断买书,不但具有比较优渥的经济基础,而且具有仍然充分的历史依据,那么,不断买书,你看得过来吗?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任何人都是不会有歧义的,那就是“看不过来”。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不断“买”呢? 我的回答是:买书就是读书;不断买书就是不断读书之一种方式。 其实,这个回答是对罗曼曼罗兰一句名言有所发现而产生的:“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读书如此,买书亦如此。这句名言当可作同质另说:“从来没有人买书,只有人在买书中阅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例如人在买书中能“发现自己”。无论是在书店还是在书市,正如莱辛所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要多”。这时候,你首先发现的就是自己的兴趣。而“兴趣是不会说谎的”(英国谚语),“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莎士比亚)。 至于买书回家的确看不过来这个问题,有一位无名氏说得亦很好:“书籍对于那些懒惰的人是一堆废纸,对那些虚荣的人是用来作装璜摆设的,只有对于那些乐于学习并善于学习的人,它才是无价之宝。” 为什么说家有书籍是无价之宝呢? 首先,“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约翰生);也可以说,“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其次,家中所有的书籍,并不需要你详尽、仔细地通读之,“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培根)。“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德谟克利特)。 再次,“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种问题的知识”(约翰生)。这“其二”的知识,家有藏书便是能最迅捷“找到”之一途。这也就是说,对“你看得过来吗”之作答,实有“所答非所问”之一途,即随时能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即可。 记得马克思写作很多传世之作时即是如此。他的写作环境虽然有点儿杂乱,但他在写作过程中想用什么资料,因其对家中藏书虽未通读过,但却很知道于哪里去“找到”,仅一伸手即可。伟人如此,普通人又何尝不能?家有藏书,无异于你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有了一位最便捷、最可心的万能助理。何乐而不为? 所以,家有“藏书”是很重要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但事物又总有另一方面,“买书确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们也能买到读书的时间。但事实上,买书的行动常常被误解成对这些书的内容的吸收和掌握。”这是160年前叔本华赠送给每一位“买书”者的警世恒言。我们当自省! 更何况还有“书非借而不能读”之一说呢? 这篇有关于 说买书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20392.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