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领导同志到南京,谈到城市建设时特别嘱咐当地领导:要注意“建”与“不建”的关系,建设是功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建设(我爱我生活文章网:www.52mylife.com)也是一个功劳,那些不该建的地方不建,也是一个长久之计。 城市居住环境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没有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城市功能和品质就无法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也无法改善。城市建设搞好了,自然是功劳。 不过,“建”也未必都是功劳。不是肯投入就能把事办好,也不是有钱就能堆出好环境。城市建设有个特点:抹上一笔很难拿掉。若是在不该建的地方建了不该建的东西,能窝囊人几十年,还可能给后代添麻烦。真要下狠心推倒重来,代价极大。如果当初“不建”,岂不就是功劳?这种“不建”,不是“平平安安占位子,年年都是老样子”,不是无所作为,强调的乃是不要乱作为。 以提升城市品质主导城市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大势所趋。“品”重在城市建设文化品位,“质”指向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在城市建设中,处理好“建”与“不建”之间的关系,走出“建有功、不建是过”的思维惯性和误区,关键就是学会用“品质”这把尺子来衡量和决断。 从城郭渐渐成形起,城市脉络就保存在文化记忆中。一座城市内在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文化是城市之魂,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片面理解“建”是功劳,则可能因“开发过度,保护不足”,毁坏了城市历史文脉,影响百姓从中获得精神愉悦。 在城市建设中,有几种现象已屡屡遭到指责。一是毁灭式拆旧改造。在有些地方,老城区改造几乎成了“利润为王”,多少历史文化街区就在“建设新城市”旗号下毁于一旦;二是开发式破坏。在风景名胜区大兴土木,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更多人无法尽情分享美好的自然环境。其得失就如同为煮熟一个鸡蛋,烧毁一栋房子;三是“摩天情结”泛滥。过分夸大建筑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功能,盲目追求全市、全省、全国、亚洲、世界“第一高度”。建筑超高,既不经济,也不适合人居,风险系数高,也影响城市风貌。从思维方式看,诸如此类现象都和不能辩证看待“建”与“不建”有关。 要使“不建”也成功劳,建筑批判不可或缺。审视国内建筑界,似乎已陷入“批评困境”。由于建筑每每涉及特定人和事,关系权和利,已很难听到真批评。规划出台也好,方案出台也好,“叫好”声不断。没有批评,就没有小心求证,更没有及时纠错纠偏。“权力审美”轻易就能代替“专业审美”和“群众审美”,搞得“折腾城市”游戏屡屡上演。 城市因文化而精彩。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延续历史文脉,凸显城市个性和特色,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今后二三十年的城市建设,将决定二三百年的城市面貌。对于城市建设,应留有一份敬畏心,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敬畏子孙,做到经不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坚决不建。 这篇有关于“不建设”有时也是功劳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20361.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