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认知自己,了解社会;可以增进学识,提升修为;可以洗涤内心,净化灵魂。一个爱好读书的人,必将是一个有智慧、有前途、有希望的人。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智慧人生都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对于读书及方法,他们有着自己的态度与见解。 学者胡适认为读书必须精读和博览。精读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须字字认识,不可随便放过。“口到”须句句念出来。“心到”是每篇每句每字的意义须用心考究。“手到”是将看过听到的知识做一些提要说明,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记述。理想中的学者,既能专业精深,几乎唯他独尊;又能旁搜博览,几乎无所不知。这样的人,对社会极有用处,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读书的目标,胡适认为:“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武侠小说家金庸曾在《艺术人生》节目中,讲述了一段关于对读书的看法。主持人问金庸:“您写了一辈子书,您怎样评价读书?”金庸回答:“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主持人又问:“如果有十年时间让您重新选择生活,您怎么选择?”金庸答:“如果这十年中,一种是让我坐牢,但给我书看;另一种是我有自由,但不让我读书,我选择第一种——在牢中读书。”金庸的这番话,表达了他对书籍无限而执著的热爱。金庸以为读书更重要的是得到心理的满足,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书是人一生最好的朋友,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金庸先生希望年轻人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只要学会读书,人生中遭遇点挫折、不如意,都不会放在眼里。 文学家鲁迅,少年时候便与书籍结下了深厚情缘。鲁迅平常十分爱护书,看书前总要先洗手。他从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别人,如果有人借书,他宁愿另买一本新书借人。鲁迅常年整日地看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从不把时间浪费在闲谈上,以至于养病时喝茶时都在读书。鲁迅的读书方法有“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自愿的嗜好读书”等。鲁迅读书讲究“三性”,即目的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思想家梁启超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一般的粗读,有价值的细读,格言类的精读。语言学家林语堂觉得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这样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趣味。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的读书经验总结为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和明其理。 大师们的读书观,虽各有说法,但都一脉相通。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领悟文字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辨别真伪,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这篇有关于 趣谈大师们的读书观 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zatan/20334.html |
文/赵畅 谦卑,乃“谦虚,不自高自大”之谓。 记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该校201...
张芳曼绘 奖励10%从后果上看,有激励效果;从实体上看,取亦不伤廉,怎么不好呢?此外...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中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炼志气、力气和正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
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感叹。 所谓“怀才不遇”,通常是指胸怀才学而生不逢时,难以...
“雷锋精神多少钱一斤?”“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商品社会里,雷锋精神到哪里落...
关于腐败的原因,存在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缺乏民主,二是认为没有法治,三是...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交友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
我以前常常弄不懂,请人吃饭为什么叫饭局,查了查字典,局有二个解释:一是表明:只是...
古语,诗言志。自古体发渊源,后变为近体格律。取平仄,以求韵律之美。有一般句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