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终的并轨还需要配套政策,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个“条例”已直接影响到3153万名事业编制人员的切身利益。一夜之间,不仅是工资待遇,不仅是养老福利的剥离,更重要的是身份的变化:终身制将被打破,今后事业单位新老职工都将签订聘任合同,与单位成为“合同关系”。 改革牵涉的人如此之多,涉及调整的利益如此之大,跟事业单位如此密切相关,却没有在事业单位和人员中引发什么震荡,甚至连争议和讨(我爱我生活文章网:www.52mylife.com)论都没有,面对即将到来的身份变化和利益调整非常淡定,甚至根本没有利益的触动感,而平静地接受了今后将与企业人员一样交社保,一样面对聘任和绩效考核压力,一样能进能出。都说中国改革是在啃硬骨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动某个群体的利益比登天还难,常常是渐而不进寸步难行,但这一次的改革很平静,事业单位并没有产生失落感,这背后有很多原因。 其一,源于改革的渐进性,并不是激进式的休克疗法,而是在稳妥地作了很多年试点、先行和实践的改革铺垫后,才逐步出台了总体性的改革方案,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事业单位的改革并不是从今天刚刚开始的,10多年前就一直在推进和实践。《条例》中很多规定,从打破铁饭碗到交养老保险,再到绩效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对此一点儿也不陌生,很多单位早就先试先行了。不少事业单位事实上早就没有了铁饭碗,绩效考核也跟企业没两样。目前我国共有事业编制人员3153万人,其中不少人早已开始交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所以,对于那些早就适应了改革、早就像企业员工一样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来讲,当然对改革一点感觉都没有。 其二,是社会和观念的进步,平等的理念和平权改革深入人心,旧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找不到理由再去反对这种让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福利并轨的改革。刚开始推行事业单位改革的时候,既得利益者的阻力非常大。虽然铁饭碗和双轨制是不公平的,是历史遗留的特权,但“屁股决定脑袋”,不少习惯了享受这种旧体制红利的医生和教师竭力反对改革,不想放弃编制身份中所对应的福利,甚至有人宣称“死也要死在事业编制里”。 社会毕竟在进步,人的观念也在进步,市场化改革让人们看到了体制外的滋润和市场的魅力。过去那些生活在事业单位温床上的人,对旧体制的迷恋和依赖越来越少了。当然,也开始看到双轨制的制度性不公平,再固守这种撕裂社会阶层、制造群体对立的旧体制是非常不道德的,拆除体制壁垒的平权改革是中国改革的历史方向,谁也无法悖逆这种进步的方向。 其三,告别了过去那种“利益受损者”心态,而看到了这种改革对自身有利的地方。过去很多人依赖和迷恋旧体制,其实并没有理性的利益权衡,而是出于一种惯性和惰性,担心改革后工资待遇会下降,养老金会减少。可改起来之后发现并非如此,改革失去的是稳定的铁饭碗,得到的却是与自己的付出更匹配的收入。绩效工资占比会越来越大,事业单位人员间待遇差拉大,工作量大,以及工作干得好的事业单位员工,会拿到更高的待遇。养老金与企业人员并轨,并不意味着就会少拿钱。 事业单位员工对改革的这份平静和理性,也是一种进步。 这篇有关于媒体解析事业单位改革“平静”背后的原因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shiping/83615.html |
重拳“打虎”,让腐败无处藏身 冀文林落马被指给巡视组见面礼:老虎该颤抖了。(3月30...
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学习...
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名官员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在一个海岛上...
姓多,叫为民,多为民。这名字寄托了全家的希望。多为民大学没毕业就成了名人,那是他...
车各行其路,人各走其道,乃常理规矩。如此,秩序得以维护,出行得以顺畅,安全得以保...
2012年4月10日发生在黄岩岛的中国渔政船与菲律宾海军护卫舰对峙的事件。 16日,菲律宾...
旨在挽救残命的最后挣扎 朝中社平壤9月21日电近来,南朝鲜傀儡军方针对军官和士兵...
事故发生之前你发昏了? 文/龙江老赵 不知从啥时起,一旦出了事故,一些当官的便开始...
伦敦奥运会开始后,总看见电视上的一则广告片,始终没注意广告的内容和商家品牌,甚至...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发生断裂的原因剖析 题记:本文为原创,作者长期生活、工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