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开播,立刻受到热议。片子全景式再现了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中国全面改革开放这八年中的中国政治历程,除了邓小平作为主角,片中出现华国锋等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述了官方银屏从未直接展示过的一些细节。这让很多观众感到惊喜。 这部片子对“脱敏”有突出贡献,成为舆论的强烈印象。至于这样的“脱敏”尺度是否令人满意,以及这些“脱敏”是否足够恰当,价值观不同的人自然会有延伸性争论,但这些争论并不损害片子影响的高度正面性。 谈新中国的历史,一直有一些敏感的“禁区”。在整个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里,禁区就更多一些。究其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和谐,共识不足时,回避分歧就成了最常用的选择。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体制根源,但不全是。 问题在于,社会多元化和互联网推动的全球化在将中国政治话语的一个个“禁区”团团围住,这些禁区通常只能在官方舆论场上得到维持,民间的实际舆论拥有众多渠道,禁区成了似有似无的东西。 近年来,中国新的话语禁区明显减少,但依然有一些。老的禁区打破了不少,但也有一些“维持了现状”。我们认为这一大方向是积极的,《邓》这部片子是其中有标志性意义的进展。 最重要的或许是,要尽量减少话语禁区,这已成为执政力量和主流社会的共识。用限制人们谈论敏感话题来推动社会治理,这只能是不得已时的权宜之计,而不能作为常规性手段使用,管理者们对此都已清楚。 为打破那些仍存在的话语禁区,需要一些条件。它们包括,公(我爱我生活文章网:www.52mylife.com)开谈论那些敏感事件和人物不会导致社会意识形态的剧烈混乱,也不会导致尖锐的政治猜测或冲突。此外,开放这些讨论不能消耗国家的过多注意力,更不能加剧不同人群之间的分裂。 然而每一个敏感话题的超越,还是需要魄力。社会技术力量的进步对开放敏感话题形成倒逼,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像薄熙来、周永康被查处过程,舆论在事情尚有不确定性时就积极参与进来,恐怕就是合力造成的。 回过头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敏感话题的公开,都对国家稳定最终形成积极影响。这些开放逐渐积累了社会的承受力,突发事件不再像过去那样震撼,中国“什么都发生”,人们“什么都议论”,但社会稳定在表面无序中形成了韧性。 这些经验告诉我们,今后要尽可能避免新话语禁区的形成。每一个新话语禁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堰塞湖”,它今天封堵得越严密,就有可能积累出一些相应的负面作用。 对于已有的话语禁区,应当看到,围绕它们的某种“堰塞湖”已经形成,它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些逐渐消解,实现话题开放的“软着陆”。有些可能要等更长时间,等到社会有了更多共识之后,再逐渐放开。应当说,这是中国全社会面临的考题,它不光是政府怎么做的事情。 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中国社会上,对这个社会的问题和消除它们的难度,都多少是明了的。一方面我们呼唤全面的改革,包括逐渐铲除导致话语禁区存在的那些文化和制度原因。另一方面我们应清楚,这样的改革既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也是全社会很多其他改革的集成过程。我们尽力而为,但决不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这篇有关于环球时报:《邓小平》剧还原华国锋等值得称道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shiping/82977.html |
重拳“打虎”,让腐败无处藏身 冀文林落马被指给巡视组见面礼:老虎该颤抖了。(3月30...
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学习...
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名官员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在一个海岛上...
姓多,叫为民,多为民。这名字寄托了全家的希望。多为民大学没毕业就成了名人,那是他...
车各行其路,人各走其道,乃常理规矩。如此,秩序得以维护,出行得以顺畅,安全得以保...
2012年4月10日发生在黄岩岛的中国渔政船与菲律宾海军护卫舰对峙的事件。 16日,菲律宾...
旨在挽救残命的最后挣扎 朝中社平壤9月21日电近来,南朝鲜傀儡军方针对军官和士兵...
事故发生之前你发昏了? 文/龙江老赵 不知从啥时起,一旦出了事故,一些当官的便开始...
伦敦奥运会开始后,总看见电视上的一则广告片,始终没注意广告的内容和商家品牌,甚至...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发生断裂的原因剖析 题记:本文为原创,作者长期生活、工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