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事故的处罚就是要“出重拳”,让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与倾家荡产的后果联系起来。特别是决策和监管环节,不能“出政绩”的时候全来了,出质量问题都躲了。 郑州市中原路西三环立交桥下出现到目前为止最大塌坑。郑州市政府一名副秘书长召集专家开紧急会议,并带队前往现场查看。一知情人告诉商报记者,中原环保因未对路面进行雷达排查,也未对管线周围进行注浆处理,会议中上述副秘书长直拍桌子,对其提出批评。(9月17日河南商报) 9个月不到,郑州市中原路西三环路面,居然塌陷13次,而且“极有可能还塌”,这让负责这项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愤怒不已,在会议中直拍桌子,要求各单位自我排查,加紧整改。大有你不好好擦屁股,我就一定会踢你屁股的气概! 市政工程是民心工程,工程质量攸关百姓利益。按理说,郑州市地处中原,地质状况并不复杂,这条环线的工程技术含量也不算太高,如果质量把关严格的话,断不至于出现“十三塌”的丑态。 如此高频度的塌陷,恐怕不能简单视之为一般工程质量问题。公众呼吁应视作反腐线索的吁求,不算唐突过分。 也许,一条环线,有诸多管网,各施工单位都参与其中,出现问题,一推了之,会出现罚不责众的情势。但对主管部门来说,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管网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单位各负其责,谁出问题揪谁辫子,打谁的板子,责任并不难区分。在连塌13次之后,还视其为一般的责任事故,恐怕就有点不合逻辑了。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谁信? 在出现问题之后,有关部门要求各单位排查,大有息事宁人之势。靠自我排查,最多只是查出一些明确的施工质量问题,对潜在的问题,恐怕还很难有效。多部门称“目前的排查均未发现问题”,就是明证。 这样一个已经引起舆论高度关切、公众怨声载道的责任事故,居然排查不出问题,除非“出鬼”了。 事件的戏剧化进展不能不让人疑惑:当初这条道路是什么单位负责设计的?谁负责施工的?谁是监理?又是谁验收的?现在出现了状况,到底是某一个单位的责任出现“塌方”,还是主管部门在监管上难辞其咎?靠修修补补能够对付一时,但时间一长,谁能保证不再出现问题? 因此,对这样的责任事故,不是靠拍桌子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必须定调子、打板子! 工程终身责任制度已经实行。对质量松懈、偷工减料和工程腐败,管理制度一定要有刚性,要有威慑力,要大幅提高违法违规的预期成本。同时,有制度了还要真用上,比如,对工程事故的处罚就是要“出重拳”,让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与倾家荡产的后果联系起来。特别是决策和监管环节,不能“出政绩”的时候全来了,出质量问题都躲了。 所以,对连塌13次的这条路,有关方面还是别指望自查自纠来糊弄,最好组成高规格调查组及时介入,或邀请第三方权威技术部门进行调查,看看问题究竟出在(我爱我生活文章网:www.52mylife.com)哪里,看看接连塌陷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猫腻。 一旦发现腐败线索,一查到底,还公众一个明白,给法律一个交代。 这篇有关于肖余恨:一条路连塌13次 说没猫腻谁信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shiping/82353.html |
重拳“打虎”,让腐败无处藏身 冀文林落马被指给巡视组见面礼:老虎该颤抖了。(3月30...
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学习...
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名官员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在一个海岛上...
姓多,叫为民,多为民。这名字寄托了全家的希望。多为民大学没毕业就成了名人,那是他...
车各行其路,人各走其道,乃常理规矩。如此,秩序得以维护,出行得以顺畅,安全得以保...
2012年4月10日发生在黄岩岛的中国渔政船与菲律宾海军护卫舰对峙的事件。 16日,菲律宾...
旨在挽救残命的最后挣扎 朝中社平壤9月21日电近来,南朝鲜傀儡军方针对军官和士兵...
事故发生之前你发昏了? 文/龙江老赵 不知从啥时起,一旦出了事故,一些当官的便开始...
伦敦奥运会开始后,总看见电视上的一则广告片,始终没注意广告的内容和商家品牌,甚至...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发生断裂的原因剖析 题记:本文为原创,作者长期生活、工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