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姜泓冰 诺奖虽是世界性的,但评奖则是“别人家”的,文化偏向、偶然性都势在难免。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对一个民族,比什么奖都更重要。 又一年诺贝尔奖开始陆续揭晓。全球最大的专业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集团日前公布了其2014年诺贝尔奖预测名单,其中前所未有地,同时出现了4张华人面孔。眼下,最早公布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已剔除四分之一的悬念,剩下的3位,尤其是两位入选物理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能否获奖,依然让人有些牵肠挂肚,心存期冀。 心存期冀,是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两位在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国本土出国留学并走向科研顶峰的科学家成为诺奖候选人:他们曾经毕业于国人熟悉的复旦大学和中科大,现在也都在国内高校任教职并在政府的“千人计划”人才之列。如果他们中有一位能够获奖,那么似乎,才可真正成为65岁的新中国在科研、教育发展上已取得较好成就的一个时代标志;也似乎,才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我(我爱我生活文章网:www.52mylife.com)们已持续多年的“诺奖焦虑症”。 2012年,作家莫言捧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这并没止住人们对于诺贝尔奖的全然向往。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追问:为什么中国科学家都没得奖?从李政道、杨振宁到高锟等8位获得诺奖的华人科学家激起的,更多不是一个民族的骄傲,而是反思:所有获奖者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以及在国外完成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出大师? 懂得对比、反思与追问,在某种程度上,是当代中国、中华民族能够取得令全世界瞩目的变化与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若只想在一切排行、评奖中争金夺银,却是一种迷失。世上最美好的,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好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每个国家、民族都沿着自己的历史与现实,走上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不是竞赛,至于获奖,更应是竞赛外的“副产品”。 历史遗传,我们有太强烈的狭隘文化观念。喜欢竞赛,从政府到百姓都有罔顾世界的多元与变化,仍然一窝蜂地追逐排名与“状元”的倾向。百年贫弱,“落后就要挨打”的民族集体无意识,让我们在面对教育、科研与文化的发展时,也抱着“只争朝夕”的浮躁心态,急功近利,希望一天催生个胖小子、百米冲刺摘得“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这是危险的。诺奖虽是世界性的,但评奖则是“别人家”的,文化偏向、偶然性都势在难免。 杨振宁教授已经预言,十年之内,中国本土科学家就将获得诺贝尔奖。2013年,中国科学家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获得的突破,已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级”的成果。 但我们真的希望,这个周期能缩得更短些。因为,惟有实现了这样的突破,我们的民族、社会,才会从“别人家孩子”式的痛苦、焦虑和恐惧情绪中渐次解脱,回到我们自身发展和建设的真正需要,而不是一味渴望“与国际接轨”。要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一份最优秀的人类文化。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对一个民族,比什么奖都更重要。相关报道见10版 这篇有关于京华时报:一个民族的自信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shiping/82073.html |
重拳“打虎”,让腐败无处藏身 冀文林落马被指给巡视组见面礼:老虎该颤抖了。(3月30...
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学习...
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名官员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在一个海岛上...
姓多,叫为民,多为民。这名字寄托了全家的希望。多为民大学没毕业就成了名人,那是他...
车各行其路,人各走其道,乃常理规矩。如此,秩序得以维护,出行得以顺畅,安全得以保...
2012年4月10日发生在黄岩岛的中国渔政船与菲律宾海军护卫舰对峙的事件。 16日,菲律宾...
旨在挽救残命的最后挣扎 朝中社平壤9月21日电近来,南朝鲜傀儡军方针对军官和士兵...
事故发生之前你发昏了? 文/龙江老赵 不知从啥时起,一旦出了事故,一些当官的便开始...
伦敦奥运会开始后,总看见电视上的一则广告片,始终没注意广告的内容和商家品牌,甚至...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发生断裂的原因剖析 题记:本文为原创,作者长期生活、工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