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生活文章网,网上投稿、在线写日记的网站,欢迎在线投稿: 注册|会员登录[已登录?马上投稿]

坚持办学特色?打造职教名校

时间:2014-01-02来源:我爱我生活文章网 作者:admin栏目:时事评说 点击:

坚持办学特色?打造职教名校

? ——周至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成果集萃

陕西西安周至职教中心 笔名:纪昀清 原名:纪堪迎 邮编:710403

一、校园概况:

周至县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地处西安市周至县尚村镇,交通便利,环境优雅,风景如画,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园林化单位”和“文明校园”。先后被评为“周至县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集体”、“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西安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西安市文明校园”、“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二、示范专业建设:( 散文网:www.52mylife.com )

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周至县域支柱产业发展趋势,学校主动适应行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了焊接制造技术应用、农业机械使用与管理、学前教育、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四大专业体系,重点办好焊接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四个重点专业,目前焊接技术应用为省级精品专业,模具制造技术、学前教育为市级骨干专业。先后建成了电子电器、焊接技术、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等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又发展了校外实训基地:焊接实训基地有陕西炽圣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机加实训基地有西安国水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学前教育实训基地有陕西明珠教育集团校外实训基地;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有陕西大兴创业服务集团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专业实训基地有扬州可瑞尔科技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专业优势明显,特色鲜亮,社会认可度极高,影响力巨大。

三、办学条件:

现有电气焊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钳训室、合唱室、多媒体教室、形体房、舞蹈房、琴房、画室、礼堂、图书室等学习场所;有师生餐厅、健身房、师生洗澡堂、教工之家等生活场所;有电子琴、模拟驾驶、挖掘机、装载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

四、办学方向:

1、学校始终遵循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围绕王宏波校长提出的“立德树人、福祉百姓、服务社会 、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教育引导学生“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工作岗位争做好员工、在社会中争做好公民”,能够体面且有尊严的生活,并将企业的“客户价值”理念引入学校管理,将“学生是学校的产品,用人单位是学校的客户,学校必须向客户输送适需、优秀的技能人才,才能拥有生存空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办学出发点。实施“民主治校 管理兴校 质量立校 就业强校”的管理方略,努力达成“设施设备现代化 学科建设市场化 师资队伍专业化 促进就业高校效化”的建设目标,以“文明诚信 养德启智”的校训塑造人,以“载物载德 开拓创新”的校风熏陶人,以“德高垂范 学高为师”的教风教育人,以“知行合一 培德立身”的学风感染人。以人为本、精细管理,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遵纪守法教育活动,做到以情感人,以活动展示人,以制度约束人,以技能成就人,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使学生就业有本领、职业生涯发展有基础,创业有潜质,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为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学校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思想,深入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人才、怎样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两个核心命题,形成了专业技能培养机制和职业人格塑造机制,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利用自身的设备、师资优势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升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服务辐射能力和贡献能力,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繁荣经济、保障公平、服务三农等方面作用巨大。学校已形成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联合培训培养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

五、办学特色:

1、教学改革,富有创新。推行“公共基础课+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模式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自2009年推行项目一体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性技能教学环节,并将项目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建立起涵盖课堂教学、基地实训、企业实习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按照岗位标准练技能,提高了育人质量。

2、前校后厂,产教结合。2008年,学校建起了一个1500平方米生产高频变压器的工厂,被省教育厅定为陕西省产教结合实习基地。各专业每周安排部分学生进入工厂,按企业要求组织生产,从车间管理到车间劳动都由学生完成,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组织管理、品质掌控和生产流程设计,直观体会企业生产场景,体验就业,并按劳动所得,获得一定收入,弥补学习生活开支。

3、德育工作,独辟蹊径。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探索出“从心出发”、“心病还得心药医”的德育工作新途径与方法,并在育人实践中摸索出了“快乐德育”的德育新理念,并以心理咨询室为阵地,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载体,开通校园心理专线,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健康成长。2011年,学校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六、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据各专业特点及用工实际,积极推行学训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产、教、研结合,教、学、做合一,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并依据培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形式,突出职业特点,积极吸引企业参与过程管理和教学改革,形成了校企紧密合作,互利双赢的培养机制和模式,提高培养效率。

1.校企合作:⑴我校焊接实训基地(属于省级以上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与陕西炽圣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及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⑵我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与陕西大兴创业服务集团公司进行校企合作;⑶我校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与西安国水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⑷我校电工电子专业实训基地与可瑞尔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另外,学校还先后与中集集团、三星集团、青岛胜代机械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冠名办学协议,定向为企业培养员工,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2.联合办学:⑴盐城机电学院与我校联办数控技术专业;⑵西安大名职业学校与我校联办工程机械、护理、药剂专业(护理、药剂专业联办模式为1.5+1.5,即先在我校就读一年半,再在联办学校就读一年半);⑶陕西明珠教育集团与北京麦幼优管理机构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联合办学。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尤为突出,该专业以“办高学历、高起点幼儿教育,走校校合作培养模式,上周至职教中心学前教育专业拿大专文凭+普通话等级证+保育员证+幼儿教育专业毕业证=高素质、高技能幼教大专人才。”为培养宗旨。

3.订单培养: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与可瑞尔(扬州)科技有限公司、焊接专业与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和陕西炽圣钢构工程有限公司、学前教育专业与西安明珠集团和珠海保育机构、机械加工专业与秦源机械公司分别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4.集团化办学:2010年,我校加入“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进行集团化办学,努力培养适应企业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11年,经周至县人民政府批准,由我校牵头成立“周至县职业教育集团”,并吸纳周至县艺术学校、周至县卫生学校、周至县扶贫技校、陕西炽圣钢构工程有限公司等11家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加入集团。学校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让企业创造条件(如提供实习、见习机会、设立企业奖、助学金等)支持学校的办学,加强师资培训等,实现合作多赢的目标。

七、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校重视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制定有专业教师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开展行业专家来校讲座、专业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专业教师技能大比武、指导或亲自参加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聘请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能手、专家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专、兼职教师比例适中,互帮互学,内外结合,共同提高的教师团队。学校自筹资金聘任32位兼职教师担任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工作,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9%,“双师型”教师190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6%。

八、制度建设与落实:

1、教学管理:以《周至县职业教育中心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周至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师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周至县职业教育中心课程项目化实施要求及评价办法》为依据,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强化过程管理,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教学工作实行考核评定,作为晋级、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确保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2、学生管理:打造管理团队、完善管理制度,以《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引导教育学生,以“家”文化熏陶学生,疏堵结合、管育结合,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和职业人格塑造。

3.风险管理:学校建立了改革发展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决策的前瞻性、科学化,避免随意性、盲目性,有效规避风险。制定了《学生实习实训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聘请5名专职保安员,加强学校安全保卫,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九、校园网建设:

2008年建成校园网,1000M光纤接入Internet,建有校园门户网站,校园网主干为1000M光纤,建有500多个信息网点,已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星型以太网结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覆盖教学楼、实训楼、综合楼、办公楼等主要区域,各个部门、实训室、教室全部接入互联网。集电子校务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考评管理、就业管理、数字图书馆等功能为一体的校园数字化信息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的校内E—mail服务器、FTP 服务器、DNS服务器使得校园网络功能不断完善。

十、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平台:

学校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以教材建设为主线,合理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传统教育资源和自身资源,初步建成了为教师提供备课指导、教案参考、优秀课件、音像、教学研究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历年学校考试试卷、技能鉴定试卷、车工、钳工、电工、焊工等课程的实训项目、操作规程、视频讲座等学习资料的资源共享平台。利用该平台将教师每学期的电子教案、教学计划、教学素材、教学课件、试题等教育教学资料转化为数字化资源,这样既方便了教育教学检查,也实现了全校教师的资源共享。通过该系统实现信息发布、邮件传递、图书查询、生活指南、日程管理、论坛交流等功能,为无纸化办公打下良好的基础。

十一、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几年前建成了文化墙,墙壁张贴有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字画,今年暑期陶吧的落成,成为校园的独特亮点。通过学生动手制作各色各样陶瓷工艺,不仅陶冶了学生情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十二、综合性表彰:

2010年4月,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吴福才、张斌获一等奖,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韦双洋、周杨、郝伟获二等奖,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侯晶晶获三等奖;

2010年12月,我校教师夏晓娇在全国英语课专业知识竞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

2011年1月,我校获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1年3月,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陈豆获一等奖,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晁阳获二等奖,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张铁榜获三等奖;

2011年4月,我校获陕西省第22届职业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1年5月,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设计比赛中,我校教师高武会获省级一等奖,赵毅、陈新平获省级二等奖;

2012年3月,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张培源、徐明哲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陈建文分别获二等奖;

2012年4月,我校获陕西省第23届职业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十三、安置就业:

为了使毕业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成就个人梦” 作为培养目标,为了使毕业生就业有保障,学校本着“不规范企业不进,待遇低企业不进,无发展企业不进,环境差企业不进”的安置原则,并郑重承诺:“学生入学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

总之,学校靠管理出效益,靠品牌树声誉,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生存、生活、实现个人梦”的育人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了职教中心的示范作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98%、双证率达95%,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3年11月7日


   这篇有关于坚持办学特色?打造职教名校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shiping/10156.html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
点下广告增加做站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