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大余县驿路园艺公司采访。翻开一本本相册,“花王”刘宇璐长达15年的“瑞香志”历历在目,每一张照片的背后,仿佛都在讲述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创业故事。
一个月的工资买下第一盆花 那时,大余县种植金边瑞香的人屈指可数,懂技术的人不肯轻易向外人传授。刘宇璐看到哪家种了金边瑞香,就往哪家的花圃跑;别人打药之后剩下的空瓶子、随手扔掉的花肥包装袋,他如获至宝,捡起看个究竟。有一次,他看见几个人给花上盆,想问个清楚,主人却含糊其辞,最后他软缠硬磨,从工人口中“偷”出了施底肥的秘密。 掌握了种植金边瑞香技术的刘宇璐,试着从那一盆160元买来的花中,割苗扦插了200株幼苗,扫兴的是花根发得慢,花苗也不见长。初战未捷,他仔细琢磨,原因是设备跟不上。第二年,他积极改良,在喷床上安装农用喷头,使花苗一面享受阳光,一面有水雾的滋润,600株金边瑞香长得又快又匀称。 花市里的“新闻人物” 1993年冬天,刘宇璐第一次销售金边瑞香。他和父亲用纸箱装了300株金边瑞香,挤班车赶到广东顺德陈村花市。很快就以每株5元的价格销售一空。随后,刘宇璐踏上了艰辛的3年打工之路,源源不断地寄钱回家,以弥补资金短缺,同时悉心搜集沿海花卉市场的信息。 1996年,刘宇璐回到了大余,他一边种花,一边组织车队贩运花卉,把金边瑞香销到了北京、上海以及韩国、东南亚等地。今年2月,刘宇璐运花直奔陈村花卉市场,一下子成了花市里的“新闻人物”,他带去的金边瑞香一销而空,20多万元瞬间进了刘宇璐的口袋。 刘宇璐的花为什么这样畅销?原来他种的金边瑞香与众不同,盆小花大,株型美观,叶片厚且色泽夺目,是精品中的精品。当然,刘宇璐种花自有“花招”:全县第一个建花卉大棚,第一个在喷床安装新式喷头,第一个使用进口打药机,第一个出版金边瑞香栽培技术专著他种花理念有点“另类”,他给记者算了一笔以“加”促“减”的账:他用的是佛山塑膜,价格虽然比北京塑膜贵了50%,使用寿命却延长了3年;他用每公斤26元的以色列进口的缓示肥,取代了每公斤2.6元的优质复合肥,肥效长、释放均匀,种出来的花格外水灵;他投资两万元更新灌溉设备,变传统的“管道输水、大水漫灌”为“喷、微、滴灌”,节水率超过40%,每亩灌溉费用降低了30元至50元。 当“花王”需要勇气 1996年,刘宇璐把花圃搬到县里的金边瑞香基地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亩,这在大余县是规模较大的。这时,刘宇璐发现,尽管只有2亩的面积,但传统栽培模式使他忙得团团转,不对栽培模式进行改良,想做大金边瑞香产业只能是“水中捞月”。 1997年,刘宇璐把2亩花圃托付给家人经营,自己创建了占地面积达8亩的金边瑞香园。刘宇璐整个身心扑在了8亩“试验田”:天天忙着搭建大棚、打井、接电。(创业故事:www.52mylife.com) 当初,大余县花农购买帆布为花卉遮阴挡雨,一个长30米、宽3米的花圃需要1500元的帆布,撇开成本高不说,由于雨水十分容易渗透进来,很容易染上茎腐并根腐玻刘宇璐试着把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塑料大棚“嫁接”到花卉产业,金边瑞香的成活率一下子从75%提高到99%以上,由于长30米、宽3米的大棚,成本只需500元左右,还节省了人力财力。短短一年时间,他的金边瑞香发展到4万余盆,面积扩大到20亩,年产值达30万元。此外,刘宇璐还从花盆、扦插、灌溉、新型基质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良更新,使金边瑞香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为了把规模进一步扩大,2004年,他把花圃搬迁到离县城5公里外的黄龙花卉基地,并注册成立驿路园艺公司,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40亩,他成了大余当之无愧的“花王”。 在种好金边瑞香的同时,刘宇璐还对国际市场上走俏的红棠、凤梨、仙鹤来等新兴花卉品种进行考察论证,他又将踏上新的创业之路。 这篇有关于“花王”从一盆花开始的创业历程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chuangyegushi/5455.html |
虽然浩浩改革大潮在我国历经了二十多载,但是毋庸置疑,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还...
这是一个至今还在打拼的年轻创业者真实的创业历程。他历尽艰辛,从一无所有甚至要去拾...
★★★一降再降★★★ 在台湾,选手牌的运动用品物美价廉是出了名的。甚至令同行也红...
谁是让人钦佩的人?这个话题,我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回答。我们觉得,能为社会创造...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创业仅1年就获得成功的女性约占90%,男性创业1年成功率仅为5...
1997年8月,一个高中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又不甘心在家务农的川妹子,含泪离开四川广...
王丽2003年从山东理工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母校附近的商业街上开一家书店,这样既找到...
杭州建德市的潘秋梅经营着一家饭店,十多年来生意一直非常红火.她在上海经商的丈夫也...
如今多半时间仍在新都猪场边简陋床铺休息的龙波想告诉大学毕业生,别把自己看得太高才...
张良(化名)每天都在盘算着什么时候出手刚刚接手几个月的煤矿,作为小煤矿经营主,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