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仁布县仁布村农民群培次仁,凭借父辈传下来的木匠手艺白手起家,在22年间创造出亿万财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发生的众多奇迹之一。在日喀则,提起仁布县达热瓦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几乎是无人不晓。这家以经营房屋建筑施工、公路工程施工、水利水电施工、房地产为主的私营企业,目前资产合计达到1.01亿元,而企业的总经理就是农民企业家群培次仁。 “创造和拥有这么大的财富,在旧西藏是不可想像的。”群培次仁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群培次仁一家几代为农奴主养马为生,一家人被当地人称为“达热瓦”(即为农奴主牧马的人)。那时,占西藏人口5%的封建农奴主不仅拥有95%的社会财富,还占有农奴的人身自由。 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仁布县山高谷深、人多地少,一直受贫穷的煎熬,是西藏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山区。群培次仁20岁出头时,意识到仅靠几亩土地很难改变一家8口生活贫困的面貌,于是他凭借父辈传下来的木匠手艺四处打工,在与汉族施工人员的合作中,他学会了房屋建筑的基本技能。 “政策、机遇、勤劳和智慧,是我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根本原因。”今年49岁的群培次仁在简陋的办公室里谈到创业史时说。 1982年是改变群培次仁命运的关键一年。中国政府专门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实行了免征农牧业税等一系列促使农牧民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一年,西藏各地掀起一股新的建设热潮,他敏锐地捕捉到建筑业蕴藏的无限商机,组织村里的28名剩余劳动力成立了建筑公司,承包土木结构的藏式传统建筑。(创业故事:www.52mylife.com) “我们只有3辆手推车和一些简单的工具,运料全靠人背畜驮。”群培次仁回忆起创业初的情景颇为感慨。他说,不过我们依靠勤劳和认真施工,一次次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客户与我们签定了合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达热瓦建筑公司目前拥有员工485名,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群培次仁将公司的业务从单一的建筑业向房地产、水利水电施工等方面不断拓展,并且在拉萨、山南等地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据统计,2003年,公司仅建筑业产值就达4083万元,实现利润613万元。群培次仁是西藏率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之一。记者在西藏农村采访了解到,“百万富翁”在西藏农村已不是新鲜事,仅在昌都地区个人收入逾百万的农牧民就不下100人,他们分别从事运输、工程建筑、农副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和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等。 “西藏农村诞生更多的富翁将是一个必然现象。”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专家王太福说。他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央在西藏实行了以家庭经营和市场调节为主的生产经营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中央先后召开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不断加大对西藏的投入,20多年来累计投入固定资产投资1000多亿元,这不仅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为包括农牧民在内的西藏各阶层提供了创造财富的绝好机会。 这篇有关于西藏首位农民亿万富翁之路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chuangyegushi/5446.html |
虽然浩浩改革大潮在我国历经了二十多载,但是毋庸置疑,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还...
这是一个至今还在打拼的年轻创业者真实的创业历程。他历尽艰辛,从一无所有甚至要去拾...
★★★一降再降★★★ 在台湾,选手牌的运动用品物美价廉是出了名的。甚至令同行也红...
谁是让人钦佩的人?这个话题,我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回答。我们觉得,能为社会创造...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创业仅1年就获得成功的女性约占90%,男性创业1年成功率仅为5...
1997年8月,一个高中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又不甘心在家务农的川妹子,含泪离开四川广...
王丽2003年从山东理工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母校附近的商业街上开一家书店,这样既找到...
杭州建德市的潘秋梅经营着一家饭店,十多年来生意一直非常红火.她在上海经商的丈夫也...
如今多半时间仍在新都猪场边简陋床铺休息的龙波想告诉大学毕业生,别把自己看得太高才...
张良(化名)每天都在盘算着什么时候出手刚刚接手几个月的煤矿,作为小煤矿经营主,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