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一步 改良沔阳三蒸 欣欣成名很早。1989年前后,武汉的大多数新字号酒家还在创业阶段时,欣欣就已经红遍武汉三镇。 1989年下半年,为给中专毕业的儿子“找个事做”,郭孝章一家人开起了“欣欣酒家”。 小餐馆开在武大劝业场附近,当时那条路还是煤渣路,小餐馆不到30个平方米,只有6个台位。“店里只请了两个伙计,我爱人下厨端炒勺,儿子负责采购,兼招呼客人,我白天上班,下班回来也帮着炒菜”。 “然而餐馆开起来了,却顾客少得可怜。客人说,你们店里又没有什么特色菜,当然没法吸引人来”。于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讨论怎么弄出个“特色”来,“我是地道沔阳人,就做沔阳三蒸吧”,郭孝章的母亲提议。当时鄂菜在全国没什么名气,“沔阳三蒸”就是为数不多叫得响的鄂菜之一。于是一家人敲定:“就做沔阳三蒸!” 但蒸给客人吃后,郭孝章却发现,地道的沔阳三蒸并不符合武汉人的口味,“比方说,正宗沔阳三蒸要放很多醋,那么酸,武汉人哪里吃得惯?” 一家人又琢磨着改良味道,再让顾客品尝,反复试验了个把月,终于试验成功。新的“沔阳三蒸”味道蛮好,颜色也好看,尝过的没有不叫好的,一下子就火了。郭孝章说,没过多久,欣欣酒家的沔阳三蒸就红遍三镇,附近的餐馆都跟着打起“沔阳三蒸”招牌。 1991年,欣欣酒家搬到了街道口路口,改成了拥有30多个台位的中型酒店“欣欣酒楼”,仍以沔阳三蒸为特色。虽然店面扩大了,可仍供不应求,店门口排长队等台子。回忆起当时的盛况,郭孝章激动不已。 随意迁址 错失发展良机 也许是开店的初衷“给儿子找个事做”想法太简单,也许是成功来得太容易,虽然酒店名气越做越大,但郭孝章当时并没有静下心仔细思考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1993年,欣欣酒楼所租的门面要拆迁,再加上当时郭孝章原工作单位的一些人事问题,在几位黄石朋友盛情邀请下,老郭一家将店迁到黄石发展。 “1993年,现在武汉几家大酒店都是那时候发展起来的,当时如果不去黄石,就安心在武汉发展,欣欣现在说不定也像小蓝鲸、三五醇一样。”说起这件事,郭孝章有点懊恼。 黄石的市场终是没有武汉大,1996年下半年,郭孝章带着一家老小又重新回到武汉开店。回来开店的经历也不算顺利,直到2000年,在武大附近建了欣欣酒店。 改良土菜 仍欲东山再起 郭孝章说:“创业过程中我们走了弯路,虽然错失良机,但我们仍要尽我们所能,把酒店做大做好。” 郭孝章认为,不能再用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方式,不能仅靠勤扒苦做一点点做大,要迅速上规模。 2000年,郭孝章与朋友合资,在武大附近建了约3000平方米、近百张台位的欣欣酒店,经过5年的发展,酒店在附近已拥有一批固定客户群。 直到此时,许多老客户仍到欣欣寻找沔阳三蒸。酒店刚开业时,考虑到沔阳三蒸“档次不够”,管理层们曾将它从菜单上撤掉。但老顾客不答应:“在洪山区,欣欣的沔阳三蒸算老招牌了,如果没有这个菜,那你们跟其他酒店还有什么区别?”于是,老郭又把沔阳三蒸写进了菜谱。 郭孝章因此更坚定了创业初期的理念,走特色菜之路。他按照改良沔阳三蒸成功的经验,再次尝试改良土菜,并制定了一系列菜式,例如土灶甲鱼、土灶煨土鸡等。 这篇有关于做生意不能跟着感觉走改良土菜打算东山再起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chuangyegushi/3799.html |
虽然浩浩改革大潮在我国历经了二十多载,但是毋庸置疑,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还...
这是一个至今还在打拼的年轻创业者真实的创业历程。他历尽艰辛,从一无所有甚至要去拾...
★★★一降再降★★★ 在台湾,选手牌的运动用品物美价廉是出了名的。甚至令同行也红...
谁是让人钦佩的人?这个话题,我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回答。我们觉得,能为社会创造...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创业仅1年就获得成功的女性约占90%,男性创业1年成功率仅为5...
1997年8月,一个高中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又不甘心在家务农的川妹子,含泪离开四川广...
王丽2003年从山东理工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母校附近的商业街上开一家书店,这样既找到...
杭州建德市的潘秋梅经营着一家饭店,十多年来生意一直非常红火.她在上海经商的丈夫也...
如今多半时间仍在新都猪场边简陋床铺休息的龙波想告诉大学毕业生,别把自己看得太高才...
张良(化名)每天都在盘算着什么时候出手刚刚接手几个月的煤矿,作为小煤矿经营主,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