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曾明德来自台湾台南,在武汉拥有多处产业,用他自己的话说,“都是些小产业。”他更大的投资在厦门,而他却选择留在武汉。 曾明德在汉生活了整整14年。“习惯了武汉的生活,空气好,东西也不贵,下半辈子肯定就留在这了”。 “虽然生意做得不是很大,也没赚到很多钱,但我生活得很愉快。”一直以来,曾明德都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对待生意和生活。 定位偏差,初尝败绩 上世纪80年代,在台湾搞了多年装修生意的曾明德,在美国认识了一位开中餐馆的湖北籍老板。如果不是认识了这位老板,曾明德很可能不会到武汉发展,并且一待就是14年。“我可能是在武汉时间最长的台商了”。 1991年,曾明德和这位老板一起来武汉创业。他们在解放大道上斥资近千万投资了一家餐饮娱乐城。 娱乐城开业之后,生意一度很火爆。“那时候公款消费的风气比较盛,高消费的场合很受欢迎”。曾明德说,娱乐城一个包房一次的消费一般都是数千元。 1995年之后,政府逐渐严打公款消费之风,娱乐城因此生意一落千丈。当时,曾明德开始意识到娱乐城的定位有问题,应转变经营方向,走市民化消费的路子。但当时的董事长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仍旧一意孤行。最后,曾明德选择离开,不久,这家娱乐城倒闭了。 十多年后,再回想起来,曾明德确认当年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在当时还不成气候的三五醇、太子等酒店,由于定位准确,现在都已经发展成武汉的知名餐饮品牌。“当年我们如果能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现在应该也是武汉餐饮界的龙头之一”。 台湾调料,“调”火餐馆 从娱乐城退出之后的近半年时间里,曾明德一度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接下来到底该干什么。 一个朋友提醒了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倔强的曾明德选择了留在武汉。因为在他看来,“武汉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1997年,曾明德投资数十万在新华下路租了一个200多平米的门面做起了餐馆,取名叫“嘉城”。 吸取了当年娱乐城的教训,此次他将餐馆定位为做家常菜、工薪消费。 在江城众多的餐饮店中,曾明德的“嘉城”迅速成长起来。他把握自己是台湾人的优势,每次回台湾,都会带很多正宗台湾调料到武汉。“用台湾调料做的菜就是有不同的味道。” 自从开了餐馆之后,曾明德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回台湾一次,只是为了买调料。一个来回就是数千元的路费。有了这个特色之后,“嘉城”的生意一直很好,一般情况下,每天都能赢利6000元以上。 3年之后,由于餐馆所在地要拆迁,曾明德离开了餐饮行业。“再也不想做餐饮生意了,年纪大了,做餐饮太累了”。 200张优待卡盘活门诊部 2000年,曾明德在常青花园外环路九村投资60多万元接手一个门诊部---某医院经营数月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由于该门点地处常青花园外环,远离商业中心,人流稀少。曾明德的决定让许多朋友为他捏把汗。 他首先想到的是与社区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向常青花园有关负责人咨询社区居民状况等相关问题。他了解到一个实际问题,当时的常青花园的业主很多都是经济适用房住户,经济上都不是很宽裕,急需便宜的医疗。根据社区提供的200多户特困家庭资料,门诊与社区联手为这些特困家庭办理了《医疗优待卡》,持证居民可享受医疗费七折,辅助检查五折等优惠措施。由于门诊优质价廉的服务方式,使门诊医疗业务逐渐好转。 一段时间内,常青花园的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常青花园好,常青花园还有医疗优待”。 2002年,曾明德又在常青花园投资了一家欧香坊面包店,“投资这家面包店也是为了能将门诊做大,能服务更多居民”。如今,欧香坊的面包已经走进了如新世界等多家商场和超市。 这篇有关于台湾调料调火餐馆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chuangyegushi/3777.html |
虽然浩浩改革大潮在我国历经了二十多载,但是毋庸置疑,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还...
这是一个至今还在打拼的年轻创业者真实的创业历程。他历尽艰辛,从一无所有甚至要去拾...
★★★一降再降★★★ 在台湾,选手牌的运动用品物美价廉是出了名的。甚至令同行也红...
谁是让人钦佩的人?这个话题,我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回答。我们觉得,能为社会创造...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创业仅1年就获得成功的女性约占90%,男性创业1年成功率仅为5...
1997年8月,一个高中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又不甘心在家务农的川妹子,含泪离开四川广...
王丽2003年从山东理工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母校附近的商业街上开一家书店,这样既找到...
杭州建德市的潘秋梅经营着一家饭店,十多年来生意一直非常红火.她在上海经商的丈夫也...
如今多半时间仍在新都猪场边简陋床铺休息的龙波想告诉大学毕业生,别把自己看得太高才...
张良(化名)每天都在盘算着什么时候出手刚刚接手几个月的煤矿,作为小煤矿经营主,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