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离乡别母远离妻女只为闯开一片新天地,繁华都市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京城发展洒下他们辛勤的汗水,陇原大地有他们割舍不下的牵挂。他们有辛酸的回忆,更有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是从甘肃各地走出去的新一代创业者。 近日,本报在集中报道全国“两会”的同时,从今日起推出“甘肃人在北京”系列报道,让我们把笔墨聚焦在这些走出去的家乡人身上…… 张家川县木河乡坪王村的马生龙13岁小学毕业后就离家出外闯天下了,17岁就去北京发展,如今他已在北京著名的饮食一条街——牛街,拥有了一个规模不算小的“天天拉面馆”。今年43岁的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自己的兰州牛肉拉面馆开到全球穆斯林国家去。 17岁赴京马生龙创下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在北京牛街的天天拉面馆,记者见到了马生龙,一口京腔普通话说得非常地道,如果不说家乡话,你可能认为他就是北京人。据他讲,13岁小学刚毕业,他就带着简单的铺盖来到兰州,然后又辗转西安、郑州、邢台等地,1988年,17岁的他只身来到北京发展。由于举目无亲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曾经在公园里的椅子上睡过,在五毛钱一晚的录像厅里过过夜,吃了不少苦头。后来到了牛街,在饭馆里当洗碗工,虽然刚开始老板不发工资,但管吃住还能学技术,又能告别风餐露宿的日子,他就已经十分高兴了。慢慢的,他学会了拉面技术。1998年,他打工的店老板由于家中有事店面要转让承包,老板见马生龙为人忠厚老实,拉面技术精湛,就把店面承包给了他,由于马生龙精心经营,再加之他做的牛肉面味道好,很快风靡牛街。 采访的过程中,他的店里顾客络绎不绝,生意非常好。他告诉记者,生意最好时一个月能赚十万元,正常时一个月能赚五六万,一年下来最保守能赚五六十万元。 两千多张家川人北京开餐馆 有马生龙这个领头人,和他同一个村的马文华、马自录等人也于2000年先后来北京开牛肉面馆,如今每个人都有两三个店面,不仅解决了家乡3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使自己在北京牢牢地扎下了根。 甘肃省政府劳务办驻京办周主任告诉记者,张家川清真餐饮产业大军在京城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两千多人,仅著名的北京饮食一条街——牛街,就有近百家张家川人开的清真餐馆。 在马生龙看来,张家川农民开餐馆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的一点是乡情意识浓,一般都会返回家乡招工,“乡情意识”比较好管理;另一个特点是抱团发展,近几年政府部门大力引导扶持,创建“伊香拉面师”培训机制,输送了很多拥有拉面技术和相关证件的拉面人才,使他们无论走到哪儿都吃香,不愁找不到工作。 今年要把兰州拉面馆开到迪拜去 令马生龙自豪的是www.cyoNe.com.cn/,他的天天拉面馆已培养出了一百多名张家川籍的拉面老板,他们如今在全国各地开饭馆,来自定西的徒弟张树平还在英国开了家牛肉面馆,把家人也移民过去了。“只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专注坚持做一件事,你一定能成功。”马生龙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谈起自己的梦想,创业有成的马生龙说,北京牛街有近百家张家川人开的清真餐馆,大都经营兰州拉面。所以他的创业梦就是想把他的“天天拉面”进一步做大做强,开到国外去。 “快餐业应该是一个朝阳产业,而兰州拉面实际上是中国式的快餐。我已经去马来西亚、新加坡、沙特等地考察过,目前确定去迪拜发展,当地人认可兰州拉面,认为牛肉汤是中药合成品,再加上大牛棒骨,都是含营养作用的健身品,我们已计划今年七八月份就过去开店,当然我还要对牛肉面进行适当的改良。”马生龙对自己下一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文/图特派记者 梁峡林 崔亚明
|
虽然浩浩改革大潮在我国历经了二十多载,但是毋庸置疑,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还...
这是一个至今还在打拼的年轻创业者真实的创业历程。他历尽艰辛,从一无所有甚至要去拾...
★★★一降再降★★★ 在台湾,选手牌的运动用品物美价廉是出了名的。甚至令同行也红...
谁是让人钦佩的人?这个话题,我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回答。我们觉得,能为社会创造...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创业仅1年就获得成功的女性约占90%,男性创业1年成功率仅为5...
1997年8月,一个高中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又不甘心在家务农的川妹子,含泪离开四川广...
王丽2003年从山东理工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母校附近的商业街上开一家书店,这样既找到...
杭州建德市的潘秋梅经营着一家饭店,十多年来生意一直非常红火.她在上海经商的丈夫也...
如今多半时间仍在新都猪场边简陋床铺休息的龙波想告诉大学毕业生,别把自己看得太高才...
张良(化名)每天都在盘算着什么时候出手刚刚接手几个月的煤矿,作为小煤矿经营主,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