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镇有大型运输车600多台,为何连辆车都看不着? “其实,不光这个时候找不到,我们的车一年四季不着家,整天在路上奔波。”张昭辉给笔者解答了心中的疑问。 张昭辉,人称二井镇的“高富帅”,年近40岁,腰板溜直、面容俊朗,可以解释“高帅”二字。说他富,还得说说盛源货物运输车队。 这个车队有车400多台,占全镇大车总数的三分之二。作为车队当家人,张昭辉功不可没。咱们从头说起。 跑运输,掘得“第一桶金” 那是1997年,镇里建了个榨油厂,为给厂子供料,张昭辉凑了10万块钱,买了一台“解放平头”。肯干、能吃苦,不长时间,克山、明水、拜泉等地就跑了个遍儿。 “刚开始挺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吃住都在车上,因为是借钱买车,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一年的辛劳没有白费,年底一算账,车钱回来了。 有带头的,就有跟风的。看张昭辉挣了钱,几个村民也“东挪西凑”买了车。 厂子效益好、进料多,张昭辉等人的活自然就好。从那时候开始,他以近两年一台车的频率换“家伙事”,车越来越大[来源:www.52mylif.com/],价格越来越高,生意也越来越好。张昭辉统计过,从开始到现在的10多年间,他一共换了10多台车,最贵的达50多万元。 车换了,钱赚了吗?回答是必须的,一年10多万、20多万、30多万…… 广泛联系,拓展“活源” 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油厂效益下滑,张昭辉等人的10多台车一下子“断了奶”。 没了“保障”怎么办?自己闯。张昭辉像“无头苍蝇”一样,天津、北京、上海、广州可哪逛,四处联系配货站。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时候是自由状态,有三四年吧。”如今,回忆起那段岁月,张昭辉颇有感慨:虽然钱赚的不多,但积累了人脉,与很多配货站建立了联系。 散漫状态很快结束,2006年,张昭辉组织了小车队,有10多台车。这时干活不再“大姑娘放屁”零揪了,开始批量承包货站的活。如此一来,活源有了保证,收入也就稳定了,一台车一年近20万元。 成立车队,“转来”滚滚财源 时间一晃,转眼到了2008年,张昭辉正式组建盛源车队,“元老车”40多台。有了车,就有了底气,跟物流公司谈生意时也有了话语权。虽然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车队的效益却越来越好。 从车队组建开始,就陆续有村民带车加入,到2012年时,已有150多台车。新“入伙”的多是光荣村的老乡。 “不赚钱谁干啊,一个个比猴都精。”张昭辉开起了玩笑。 能赚多少钱?张昭辉说了一个人。看着村里人一个个买车搞运输,原本只认种地的陈同坐不住了。先是学开车,到车队当司机,虽说当时一年挣两万多元已不算少,但他依旧觉得不解渴。 “想啥办法都得买车……”陈同借亲戚求朋友,凑钱买了一辆50多万元的大挂车。 跟着张队长,就是错不了。如今,陈同在镇里买了200多平方米的商服,还在县里买了楼房和家用轿车,至于有多少存款,他没说。 “车队属他挣的多吧?”张昭辉摆摆手:“谁比谁差啊,现在400多台车,平均每台一年挣25万。” 有了车队后,张昭辉就“金盆洗手”不开车了,在家遥控指挥。哪有活儿?车在哪?他一清二楚,而且调度有方。 几百台车天南地北地跑,各地的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对汇聚给张昭辉。于是,他身不出镇就可以轻松“指点江山”。生意日渐红火的木材加工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18年,车轮滚滚,张昭辉这个“车老板”、“带头大哥”领着400多村民,在车轱辘上实现了致富梦、创业梦。
|
虽然浩浩改革大潮在我国历经了二十多载,但是毋庸置疑,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还...
这是一个至今还在打拼的年轻创业者真实的创业历程。他历尽艰辛,从一无所有甚至要去拾...
★★★一降再降★★★ 在台湾,选手牌的运动用品物美价廉是出了名的。甚至令同行也红...
谁是让人钦佩的人?这个话题,我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回答。我们觉得,能为社会创造...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创业仅1年就获得成功的女性约占90%,男性创业1年成功率仅为5...
1997年8月,一个高中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又不甘心在家务农的川妹子,含泪离开四川广...
王丽2003年从山东理工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母校附近的商业街上开一家书店,这样既找到...
杭州建德市的潘秋梅经营着一家饭店,十多年来生意一直非常红火.她在上海经商的丈夫也...
如今多半时间仍在新都猪场边简陋床铺休息的龙波想告诉大学毕业生,别把自己看得太高才...
张良(化名)每天都在盘算着什么时候出手刚刚接手几个月的煤矿,作为小煤矿经营主,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