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生活文章网,网上投稿、在线写日记的网站,欢迎在线投稿: 注册|会员登录[已登录?马上投稿]

(二)骇客刘海涛:让“感知物联”成物联网Google

时间:2015-09-09来源:我爱我生活文章网 作者:万人迷栏目:创业点子 点击:
  2008年前后,刘海涛开始有意识地在团队中引入来自企业界的人才,特别是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中高级人才,潜移默化地推动团队文化转型,为成立企业做准备。其中就有现任感知物联集团CEO谭振华。

  谭曾任深圳微软技术中心的技术总监,两年前在网上看到了刘海涛的相关报道,判断出这将是IT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便主动与刘海涛联系。“我是个很挑老板的人,物联网是件很大的事情,领军人物必须同时具备眼光、魄力和胸怀。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我能感觉到海涛那种积蓄了很久之后的激情。”

  感知物联并不是刘海涛的第一次企业化尝试,早在2002年,他就曾与私营企业合作,试图用企业的方式推进物联网的产业化,但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失败,是因为我不懂办企业的目的是赚钱,那时我就是一个年轻天真的科研工作者,合作不好就倒闭了;第二次合作得还好,但一方面大形势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我完全不懂管理,垮是必然的。”

  这让他意识到:纯科研的体系架构,用来做研究是很完美的,但用来做应用就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二者的考核标准完全不一样。要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既不能是纯粹做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也不能是完全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四不像”。

  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就此诞生。它以独立的单位运作,在当时的科学院体系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2008年,刘海涛又转战无锡,成立了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无锡市政府开出的条件,在当时争夺这个项目的地方政府中并不是最优惠的,给的钱不足某些城市的四分之一,但我看重这里浓厚的产业化气氛。”刘海涛解释说,2005年之后物联网在国际、国内都成为研究热点,竞争已经进入国际标准制订层面,而推动国际标准的主力是企业,我们在研究方面与国外同步,在某些方面甚至具有先发优势,但如果产业化之路滞后,很有可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制度、环境远比钱重要得多。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了刘海涛的团队,明确指出“要尽快建立‘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被提到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加以规划和强调,刘海涛期待的物联网产业化的春天终于来临。

  在刘海涛的规划中,感知物联要抢占第三次信息浪潮的制高点,走出一条产业、资本、技术相结合的道路:通过资本来凝聚产业,通过技术来推动产业,通过标准来规范产业,从而推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目前,感知物联已拥有9家分公司,员工人数超过3000人,未来它会以每年30%-35%的速度扩充人手。2010年,集团营收接近15亿元人民币。2011年预计营收为25亿元。未来几年,感知物联最重要的目标是完成上市。

  “四不像”

  尽管计划中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只构建了三四成,但对于业界公认的“无所不在,却又无从下手”的物联网产业化本身,刘海涛的团队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

  中国是国际物联网标准化的主导国之一,物联网研究水平基本与世界同步,在某些方面甚至有领先优势,感知物联不但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占有先机,在产业化方面也久经历练。另一方面,物联网现在很像互联网早期的局域网时代,此时政府是最强有力的推手,主导并推动着骨干网、标准和基础建设工作。“就像互联网一样,中国未来一定会成为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国家。”

  “我们真正的杀手锏是正在研发、即将推向市场的共性平台。”谭振华告诉《中国企业家》,做项目是为今天挣钱,做产品化的解决方案是为明天挣钱,共性平台则是为后天挣钱。这是物联网领域的制高点,也是感知物联未来能与Google、微软比肩的希望所在,“相当于物联网上的操作系统,但远比操作系统开放、复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规范的、有竞争力的市场化运作。然而,感知物联至今仍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企业,内部充斥着科学家文化和企业家文化的激烈冲突。

  副总裁沈杰感受最强烈的,是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上的冲击。“比如买元器件,以前我们自己拿钱到电子市场去买就可以了,现在则要经过审批,还要走招标和采购流程。此外,科学院习惯把一个东西做得尽善尽美,但企业家更强调合适而非完美。”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马建则认为,感知物联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系统性。“它成长得太快,信息流本身不够通畅,缺乏必要的保证决策的机制。而且,很多战略部署层面的东西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

  在刘海涛看来,转型期的不适应是意料之中的。“我发现在快速产业化的过程中,原有的核心研发团队很难接受如此大的冲击,所以感知物联只能暂时做一个四不像的‘怪胎’,这对我们非常重要。只不过,过去的四不像更偏科研院所,现在的四不像要更偏向企业。”

  他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不固执,只要深刻地理解到自己真的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一定会改。而他心目中希望的企业文化,首先就是“尊重规律”,因为“背后连带着很多东西”。

  在刘海涛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三角形的白色纸牌,两面都写着“直属主管通过了吗?”,原因是,“科学院的人习惯了平层结构,下面汇报的人经常直接告诉我之后就去做事了,忘记知会自己的领导,我也常常习惯于越级指挥。所以写了这个牌子,对双方都是一种提醒。”


   这篇有关于(二)骇客刘海涛:让“感知物联”成物联网Google的文章,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您的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mylife.com/chuangyedianzi/78609.html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
点下广告增加做站信心